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孟若羽 ,91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媒體評“武大病榻解聘”:人文精神缺失何至于斯
2009年11月18日 12:28 來源:鄭州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病榻解聘逼問“老何以養(yǎng)”

  近日,網帖曝武漢大學著名教授、設計學院院長張在元博士,兩年前患上罕見的神經元傳導障礙,已經病危,然而武漢大學今年竟派員到他病床前,當著不能言語、靠呼吸機維生的張在元的面宣布:終止其與武漢大學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醫(yī)療費和住房。對此,武大宣傳部回應稱,按照聘用合同約定,張在元的醫(yī)療費用應由個人支付,建議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

  張在元事件的社會隱喻

  從聘用合同的角度說,武大或許的確有理由說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但從感情上說,武大校方在一位口不能言、靠呼吸機維生的功勛教授的病榻前,宣布與其終止聘用合同,豈止“寡情薄義”,簡直是刻薄寡恩、冷若冰霜。

  武大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這件事中的冷酷和殘忍在于,武大幾乎是急不可待地與重病中的張在元教授切割關系,完全不顧及后者的處境和感受,而且對于這種行為所鮮明具有的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意味,竟然毫不在乎、毫不躊躇。

  而更令人深感寒心和莫名驚詫的是,武大竟然還要以一種“儀式”的方式,鄭重其事、大張旗鼓地去表現他們的冷酷和殘忍——校方人事、組織、學院、校醫(yī)院等四方面一眾人馬悉數到場,當著張教授的面宣布與其解除聘用合同,從此恩斷義絕、再無牽扯。這樣的一幕,真正讓我們領會了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裂給人看;蛟S,真正的殘忍并不在殘忍本身,而是把殘忍纖毫畢現地袒露在人前,讓所有的人都無所遁逃。

  如果沒有對于“人”的真正的尊重和敬意,那么我們都不過是這個社會中的一種“工具化的存在”。而一旦成為“工具化的存在”,那就意味著沒有真正的情感,人與人之間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無數的農民工的遭際如此,張在元教授的遭際同樣如此。他們都是“我假裝努力工作,你假裝付我工資”的社會關系的一種隱喻。張若漁

  老淚映襯出的悲哀

  張教授“老淚縱橫”,其個人遭遇值得同情。然而進一步分析不難發(fā)現,張教授的老淚,更映襯出普通老年人的悲哀。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國提前進入了“未富先老”社會階段,對那些無法和大學教授、公職人員一樣享有全面而優(yōu)質的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保障的普通老年人而言,當他們和張在元教授一樣患上大病重病時,何嘗不是一生病便從富變窮,甚至因為大病重病拖垮整個家庭?

  近年來,我們雖然在養(yǎng)老、醫(yī)療社會保障覆蓋率的提升,確實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低層次建設的問題,無疑會成為我們應對“老齡化社會”到來的重要難題之一。因此,如何在經濟取得長足發(fā)展的時候,用制度完善的方式,全面提升包括針對老年群體在內的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保障水平,使“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變“藏富于國”為“還富于民”,值得相關方面審慎思考,并不懈地投入努力。李唐

  人文精神缺失何至于斯

  大學本當是最具人文精神之所,校方此舉不啻為雪中不送炭,反而潑上盆涼水。

  《時間簡史》的著者、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963年就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當時醫(yī)生診斷其只能活兩年,雖然往后數十年逐漸全身癱瘓并失去說話能力,但劍橋大學并未因此即將其解聘。

  “數學天才”納什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因患幻覺癥,盡管天天上班但幾年沒做出一份研究報告,也不能給學生上堂像樣的課,成天就是在圖書館徘徊,但普林斯頓大學也并未將其解聘。納什終在199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錢學森先生晚年再三發(fā)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大師”何以不出?諾貝爾獎何以無獲?兩相比照,可見與算盤珠子撥得啪啪響的利害算計重過了對人文精神的堅守、對大學尊嚴的維護,當有著一定的關系。個一

  相關報道:

  武大重病教授提前4個月被解聘 校方:合同自行終止       

    武大回應"解聘"病危教授事件 被指涂改勞動合同      

    武漢大學教授張在元病危遭解聘 網友稱兔死狗烹

  相關評論:

  “病床前解聘教授”是一張恥辱標簽      

    西安晚報:病榻前的解聘令人心寒      

    齊魯晚報:“病危教授遭解聘”折射醫(yī)保之困      

    廣州日報:“武大解聘”事件應超越道德評判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