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該法從生產、銷售、監(jiān)管等相關環(huán)節(jié)為食品安全加上了多重保險,尤其是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確保消費者飲食安全。
近幾年,較少聽到王海的消息,不知他對這一法律規(guī)定有何高見。在《食品安全法》頒布以前,對于包括食品在內的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只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向商家主張雙倍賠償。前些年,王海正是利用“雙倍賠償”的利劍縱橫天下的。如今的《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了“十倍的賠償金”,看似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有不小進步,但實話說,筆者并不樂觀。
試想,日常生活中,消費者購買食品,一是數量不會太大,二是總價也不會太高,一旦發(fā)現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商家一般只接受退貨;當然,對此結果不滿的消費者,可以上法庭主張“十倍的賠償金”。不過,問題是,這樣一來,消費者得先去鑒定食品有問題,或者主張銷售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還繼續(xù)銷售,而且要支付律師費、預付訴訟費,之后,搭上若干天的時間與精力,而最后可能得到的,也不過是數額不高的賠償金。如果不是為爭一口氣,筆者反正是不會做的。
當然,王海等職業(yè)打假人可能會對如上規(guī)定感興趣。因為他們可以先購買大量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再主張“十倍的賠償金”,從而獲取較高的收益。這種額外的獲利支撐著“王海們”持續(xù)不斷地打假,凈化食品領域。事實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伊始,王海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后來,相當多的法院開始認為,他們不是實質的消費者,對“知假買假”雙倍索賠的行為不予支持。
消費者難有動力推動訴訟,職業(yè)打假人無法施展拳腳,那么“十倍的賠償金”是否會難逃空中樓閣的命運呢?事實上,要讓消費者有動力來推動訴訟,就必須建立有效的懲罰性賠償機制。所謂懲罰性賠償,是指法庭判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賠償不但能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而且還具有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等多重功能。例如,1999年4月,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個法庭審理了一起消費者向大煙草公司“萬寶路”索賠的案件,陪審團最終裁定“萬寶路”和消費者本人都有“疏忽”,對死亡事件各負50%的責任,法官判“萬寶路”支付160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和795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共約8100萬美元。
雖然嚴格來講,《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的“十倍的賠償金”也算是一種懲罰性賠償,但是,這種規(guī)定比較機械,有時難以彌補消費者為訴訟所付出的損失、難以促使其積極訴訟,更難以讓商家接受教訓從而停止違法行為。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懲罰性賠償,可以“十倍的賠償金”作為下限,在每一起食品訴訟中,勝訴的消費者獲得的賠償至少能支付律師費及其一切訴訟開支,并且能有所斬獲,小賺一筆;而廠家和商家至少要因交納賠償金而感到十分心痛,這樣,震懾效果就能達到了。(楊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