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5周年)回歸紀念日:沿“橋”品讀澳門
中新社澳門12月20日電 題:回歸紀念日:沿“橋”品讀澳門
中新社記者 朱賀 鄭嘉偉
橋,是澳門的重要意象。無論是飛架南北、聯(lián)通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跨海大橋,還是特區(qū)區(qū)旗中的“橋”的形象,25年來,有形和無形之橋串聯(lián)起澳門市民的日常,也為外界提供了品讀澳門的通道。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清晨,澳門特區(qū)政府體育局局長張子軒乘車到金蓮花廣場出席升旗儀式,后經(jīng)友誼大橋來到位于路氹城的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參加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汽車在橋上飛馳,透過車窗,張子軒眺望毗鄰的澳門大橋。此橋開通于今年10月1日,是澳門首條雙向八車道跨海大橋,也是澳門第四座跨海大橋。
開通前,體育局在橋上舉行了健步行活動,吸引超過兩萬名市民參加。全民參與的如火熱情、輪番上演的國際賽事、明年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張子軒對中新社記者說,體育已成為澳門融入灣區(qū)、聯(lián)通世界的橋。
位于澳門西側(cè)的西灣大橋,以其“M”型造型的主塔設(shè)計,成為鏡海之上別具一格的景觀。這是澳門回歸后策劃、建成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家住南灣湖邊的季先崢往來氹仔島常走的橋。
季先崢是中國-葡語國家經(jīng)貿(mào)合作論壇(澳門)常設(shè)秘書處秘書長,在他看來,從西灣大橋到澳門大橋,有形之橋把澳門連接成一個發(fā)展的整體;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下稱“深合區(qū)”)封關(guān)運行、更多無形之橋架設(shè),助力琴澳“雙向奔赴”;澳門更以其融匯東西的包容特質(zhì),在連接國家和世界的過程中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發(fā)揮“橋”的作用。
午間,澳門女孩蔡曉琳從位于半島的家出發(fā),駛過西灣大橋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校區(qū),去看一場“風起濠鏡——明清歷史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從相關(guān)史料中挖掘論文選題靈感。
1999年12月出生、與澳門特區(qū)同歲的蔡曉琳,今年從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yè)畢業(yè),目前在澳門科技大學攻讀音樂學博士。
她眼中的“橋”,包括自己練習了十多年的古箏和二胡。不久前一場演出過后,有外國觀眾專門跑來說,二胡的婉轉(zhuǎn)旋律,隨著演奏、沿著琴弦走到他心里。
下午,家住氹仔島的鄭益?zhèn)ヱ{車經(jīng)過蓮花大橋,僅20分鐘便抵達了他在深合區(qū)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
蓮花大橋啟用于2000年,被稱為澳門回歸橋,打開了珠澳合作新通道。自2019年落子橫琴、投身港澳青年孵化項目以來,鄭益?zhèn)ヒ惨曌约簽橐蛔皹颉?。他觀察到,隨著琴澳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越來越多澳門青年青睞這片離家最近的廣闊天地,來此創(chuàng)業(yè)置業(yè)。
傍晚時分,作為澳門四座跨海大橋之一的嘉樂庇總督大橋籠罩在夕陽中,吸引不少游客、跑友前來。在橋上追一場日落,被網(wǎng)友評為來澳門旅游必“打卡”的美事。
這座雙向兩車道大橋于1974年建成通車,是澳門首個連接半島和氹仔島的跨海大橋。為減輕大橋壓力,如今僅供公共車輛、特種車輛和行人使用。到此旅游的河北女孩李慧琳在橋上選好角度,為爸媽拍照。這是他們來澳門的第一天,接下來將游覽大三巴牌坊、媽閣廟和鄭家大屋。
夜幕降臨,沿途燈亮,流光映橋?;貧w紀念日這一天,有形和無形之橋銜接起澳門內(nèi)外、東西文化,讓生命奔涌向前、南來北往,讓這顆南海之濱的明珠熠熠生輝,越發(fā)奪目。(完)
大灣區(qū)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14:22:06
- 2024年12月25日 09:52:17
- 2024年12月25日 09:44:22
- 2024年12月24日 19:46:59
- 2024年12月24日 15:01:06
- 2024年12月24日 14:21:43
- 2024年12月24日 12:08:37
- 2024年12月24日 09:51:32
- 2024年12月23日 16:34:03
- 2024年12月23日 14: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