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洛朗的重要才華就在于他對社會脈搏有著精準的把握乃至敏感的預見,他在六七十年代的那些革命性的設計完全呼應著文化傳統的顛覆與一個新世代的崛起。無論是作品還是個人生活,他的叛逆與激情也恰好契合了那個時代社會的劇烈變動。
時尚業(yè)告別古典
圣·洛朗還是屬于那個把時裝當藝術的古典年代
在圣·洛朗之前,時尚業(yè)并不進入大規(guī)模量產的流水線,完全是上流權貴的專利。
60年代的青年文化運動推翻了許多社會階層的藩籬,圣·洛朗響應了這股民主潮流。他在1966年推出了針對年輕族群、價格較為低廉的“左岸”系列。時裝在越來越廉價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同時,圣·洛朗意識到如果時裝業(yè)還有未來,那將存在于衣服之外,于是他將品牌授權發(fā)展配飾和香水。至此,時尚的整個產業(yè)結構完全調整了,形成從高級訂制服到成衣再到箱包配飾、香水的金字塔,真正給品牌帶來利潤的是配飾、香水,服裝只是品牌名頭。從此,天橋上的時裝越來越不屬于日常的穿著,而更像是舞臺表演塑造品牌形像——如果你羨慕T臺上的華服卻對數千美元的標價望而卻步,至少你能買瓶香水或者一副太陽鏡過過癮;如果你的身材無法擠進那些只有蘆柴棒模特才能穿得好看的衣服,至少可以買個包。
不過,圣·洛朗還是以現代時裝誕生地——法國的方式,把做衣服當作頭等大事。所以他的品牌在商業(yè)上并不成功。到了90年代,幾乎跟如今的皮爾·卡丹差不多,由于輕易給出太多授權,以至很多低端商品也貼上了YSL的商標,品牌嚴重貶值。
隨著LVMH和Gucci大型集團的崛起,日本、俄羅斯、中國等新興消費市場涌現,時尚工業(yè)終于完成了從精品業(yè)到奢侈品業(yè)的轉型。
在今天,時尚——重要的是給大眾一種能消費得起、使人自我感覺良好、心理滿足的“奢侈”身份,也就是那個logo。
如今最呼風喚雨的設計師,除了過人的設計才華與超前的時尚嗅覺,還必須具備商業(yè)頭腦、與好萊塢明星扮老友的交際手腕、善于包裝自己的自戀氣質,要隨時打扮光鮮地出現在閃光燈下作秀,如10年前的Tom Ford,今天的LV創(chuàng)意總監(jiān)Marc Jacobs以及引領Chanel數年不倒的Karl Lagerfeld。相比之下,圣·洛朗那股自我放縱的氣質只能平添一種懷舊。 ★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