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率軍南下江西,北上安徽,西顧武昌,為革命立下功勛。
二次革命中,他在江西湖口打響舉兵討袁的第一槍。
他是孫中山的高級幕僚長,相伴八年,參與決斷,提議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
片名 百年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鈞之孫憶祖父
(正文)
李烈鈞,原名烈訓,字協(xié)和,別號俠黃,江西武寧人。1901年入江西武備學堂,后由北京練兵處選送赴日本留學陸軍,1904年冬抵日本,先入振武學校,后入日本士官學校,與閻錫山、程潛、唐繼堯同班并同宿舍,開始接觸進步革命思想。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我的祖父李烈鈞早年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在東渡日本,在日本的東京,碰到了一群熱血青年,這熱血青年里面就包括了孫中山,包括了黃興,包括了各省市來的一些精英。
(正文)
1905年7月19日,李烈鈞第一次聆聽了孫中山演講,深為感佩。8月20日,以孫中山為領袖的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李烈鈞加入了同盟會,自此矢志于民主革命運動。在日期間,李烈鈞與黃郛[fú] 發(fā)起了“丈夫團”,也加入了楊曾蔚組織的武學社,結交革命志士。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丈夫團是1905年到1907年在日本同盟會的基礎上,秘密的發(fā)展各個省市的同盟會的骨干,丈夫團當時人員并不多,每一個省市大概就有兩個,不多的。但是丈夫團里面選派出來的秘密的同盟會里面的組織,選派到各省市以后,去的就是要組織一次反清反袁反清政府的一次隊伍,到那邊去不光是你要建立自己的一個組織,還要建立自己當地的一個政府。
(正文)
武昌首義勝利后,江西九江兵不血刃響應武昌起義。李烈鈞因成功清除掉革命隊伍內的清廷奸細,并說服清海軍十一艘軍艦和兩艘魚雷艇反正,被推舉為革命軍九江軍政分府海陸軍總司令。
1911年11月,李烈鈞應安徽革命黨人之請,派兵支援光復安慶,不料士兵軍紀敗壞,掠奪洗劫。李烈鈞聞訊,親赴安慶,正法肇事者,迅速安定人心,各界齊推李烈鈞擔任安徽都督。1912年1月,江西省臨時參議會,向孫中山請改派李烈鈞為江西都督。當年3月19日,李烈鈞回贛就任江西都督。
1913年5月5日,李烈鈞與湖南都督譚延闿、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袁世凱與五國銀行簽訂大借款,并公開指出袁世凱為剌殺宋教仁的罪犯。袁世凱惱羞成怒,罷免了李烈鈞的都督職務,同時命令事先已集結在九江、南京附近的軍隊發(fā)起進攻。李烈鈞于1913年7月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起兵討袁,孫中山號召的“二次革命”的戰(zhàn)幕正式拉開。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在上海會見孫中山黃興等省市精英的時候,我祖父第一個發(fā)難,我要回去討伐袁世凱,當時討伐司令是給孫中山,給孫文的,后來大家還是一致認為還是應該給李協(xié)和,就是我祖父李烈鈞,他當。他就回來了,在湖口的炮臺那打響了第一槍,以后就是各省市周邊的響應,紛紛響應,雖然這仗不久又失敗了,但是在東南亞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是為推翻袁世凱的帝制而打響的第一槍。
(正文)
1917年,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蔑棄民國元年臨時約法,在廣州號召開展護法斗爭。9月1日,孫中山就任軍政府大元帥,任命李烈鈞為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從這時起,一直到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止,李烈鈞以大元帥府高級幕僚長的身份追隨孫中山左右,參與重大決策,朝夕相處,長達8年之久。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在辛亥革命中稱得上革命的,有三次。一次是武昌起義,我們定格為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也就是湖口起義,討伐袁世凱的。第三次革命,就是護國戰(zhàn)爭,袁世凱推翻,建立共和制度,這三次革命在辛亥革命當中,是起到很重很重的一個影響力。在護國戰(zhàn)爭中,祖父擔任了二軍(總司令),進入兩廣。一軍(總司令)是蔡鍔,三軍(總司令)是唐繼堯。
(正文)
從起義反清到舉兵兩次反袁,再到協(xié)助孫中山打敗軍閥陳炯明。李烈鈞目睹民國以來,軍閥割據,兵連禍結,戰(zhàn)事頻繁,民無寧日的現實,時有所悟。他認為為了迅速鏟除軍閥割據局面,統(tǒng)一全中國,必須建立一支革命武裝。于是,向孫中山提出創(chuàng)辦軍校的建議。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在民國初年他從日本回來的時候,祖父和孫中山一直在商討,包括黃興,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軍隊。他就說我們要有自己培養(yǎng),既然我們出去了一批留學生,是當時全國各地的留學生去學武的,學文的,學武的也多。學武的回來還要把學生送到日本去留學,這樣的費用太大了。所以祖父在這一塊里面想到了創(chuàng)建講武堂,就是黃埔軍校的前身。在黃埔軍校里面要培養(yǎng)我們自己優(yōu)秀的軍事家,指揮家。
(正文)
行伍出身的李烈均,在軍事之外也有不俗表現。在任江西都督期間,李烈鈞積極整頓軍事、政治和經濟,他采取“唯才是舉”的方針,更是成就了胡先驌[sù] ,陳寅恪等著名專家學者。
(同期:李烈鈞之孫 李季平)
他選派留學生最大的一個思路就是培養(yǎng)人才,拿國外先進的東西我們學到了以后,來建設我們國家,建設我們江西。他當政府主席有幾個他是第一個,第一個選派了留學生,第一個完善了學校的制度,第一個修繕了南昌到九江的鐵路。第一個改善了湖邊地區(qū),鄱陽湖地區(qū)受澇,建立了堤壩,防洪壩。還有修通了道路!
(正文)
光陰荏苒,從前交通不便的江西武寧,如今也已經通上了高速公路。在李烈鈞的家鄉(xiāng)武寧,從協(xié)和大道,走過協(xié)和中學,再到豫寧公園的李烈鈞墓。依然處處都可以感受到李烈鈞的影響。
(正文)
從1928年起,叱咤民國初年的李烈鈞隱退政壇,在上海養(yǎng)病。“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嚴重,李烈鈞一再致電蔣介石,主張對日抗戰(zhàn)。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fā),李烈鈞主張和平解決。事變后,軍事委員會任命李烈鈞為有名無權的高等軍事法庭審判長,審判張學良將軍。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李烈鈞抱病親見蔣介石,力主堅決抗日。1946年,李烈鈞病逝于重慶。
(正文)
馮玉祥將軍的評價切中了李烈鈞的一生:舉凡辛亥、討袁、護國、護法、北伐、龍?zhí)吨T役,無不躬親其間,固善將兵,亦善將將;冒大險,犯大難,決大疑,定大計,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編導:周宇斌 攝像: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