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解說:這是一張1911年宣統(tǒng)皇帝溥儀與母親隆裕太后的合照,背景是巨大的宮殿建筑,小皇帝端坐著,一本正經(jīng)地盯著照相機,看起來鎮(zhèn)定自若。在這停滯的歷史瞬間,小皇帝透露出的威儀與他的年齡,并不相襯。
解說:三年前,即1908年,愛新覺羅•溥儀離開醇王府邸,年僅3歲的他是在哭鬧中踏上了大清王朝皇位的末班車。這一年的中國社會,呼喚改革的聲音已經(jīng)開始以運動的形式爆發(fā)出來。然而對于年幼無知的溥儀來說,無論外面的革命浪潮如何的風起云涌,都被紫禁城高高的城墻擋在了外面。
解說:這是一張1911年宣統(tǒng)皇帝溥儀與母親隆裕太后的合照,背景是巨大的宮殿建筑,小皇帝端坐著,一本正經(jīng)地盯著照相機,看起來鎮(zhèn)定自若。在這停滯的歷史瞬間,小皇帝透露出的威儀與他的年齡,并不相襯。
解說:三年前,即1908年,愛新覺羅•溥儀離開醇王府邸,年僅3歲的他是在哭鬧中踏上了大清王朝皇位的末班車。這一年的中國社會,呼喚改革的聲音已經(jīng)開始以運動的形式爆發(fā)出來。然而對于年幼無知的溥儀來說,無論外面的革命浪潮如何的風起云涌,都被紫禁城高高的城墻擋在了外面。
采訪:(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曉秋)他當時還小,還一個小孩,他不懂事,他還都聽他的母親的,開始時聽他父親攝政王的,后來攝政王載灃辭退了以后,就聽隆裕太后的,當時太后是做主,就跟當時慈禧太后一樣,都是隆裕太后做主的。
解說:盡管當時的溥儀年紀尚小,政治上的事情早已有別人替他做主,但生活卻也被紫禁城框定好了節(jié)奏和規(guī)矩。早晨起來,就有“御前太監(jiān)”為他洗身子,擦屁股,穿衣服,逗他玩。任何時候,只要溥儀說“我餓了”就能支起一張立式的餐桌,并且極其鋪張。在1909年的一份紫禁城伙食清單中,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4歲的溥儀在一個月之內(nèi)竟然吃掉了200斤豬肉和240只雞鴨。溥儀的衣服,更是多得數(shù)不清,據(jù)溥儀回憶:一年到頭都在做衣服,總是穿新的,他的衣服總是穿過一次就被處理掉了。相比紫禁城內(nèi)奢侈安逸的生活,此時的中國社會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解說:就在溥儀登基后的第三年,辛亥革命爆發(fā),紫禁城里的小皇帝剛剛開始明白,皇帝是萬人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此時紫禁城的墻外,卻是沸騰的議會政治與革命政治。席卷中國的革命,也加速了大清帝國的終結(jié)。但此時的溥儀關(guān)于清帝國最后歲月的記憶,卻幾乎一片空白。 就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年初,袁世凱向隆裕太后提出了退位問題。
采訪:(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曉秋)最后清政府的垮臺,當然跟袁世凱有關(guān)系,袁世凱這是一個逼宮,因為當時宣統(tǒng)皇帝還很小,是隆裕太后主政的。隆裕太后、滿族那些貴族們沒有辦法,當然還有一些滿清貴族比較頑固的,說不能讓給袁世凱,我們不能退位,要堅決打下去,可是太后說,你們有什么力量來打呢,你們有什么軍隊呢,有多少錢呢,已經(jīng)沒有這個力量了。最后袁世凱說,你只要退位,我們可以給你優(yōu)待條件,你還可以住在宮里邊,還可以享受過去一切待遇,每年給你很多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隆裕太后他們就寫了退位詔書,清朝帝制結(jié)束了。
解說: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詔書由隆裕太后頒布。堅不可摧的清王朝,煙消云散,溥儀的退位,成為清政府統(tǒng)治終結(jié)的象征,但大人們苦心經(jīng)營的一切,對于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卻正如溥儀在回憶錄中的描述:“我糊里糊涂做了三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但溥儀的退位,換來的是政治優(yōu)待。
采訪:(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 委員 李治亭)他在宮廷慢慢長大后一天也沒事,就小孩子嘛,做做游戲,玩一玩,溥儀漸漸長大了,也會玩了,有時候穿著西式服裝,穿著馬褂,在太監(jiān)的陪護下慢慢成長,成長就是無憂無慮吧,小孩子不懂。什么國家失掉政權(quán),滅亡他都不懂,但慢慢到十多歲他知道了,國家已經(jīng)亡了,但他在紫禁城里還保持皇帝的威嚴,太監(jiān)還是領(lǐng)他玩,就怎么高興怎么玩,一天就是打打球啊,騎騎自行車啊,就西洋的那些新玩意,都引進宮里來了,他還是有錢,在宮里還是很快活的生活這么幾年。
解說:溥儀在紫禁城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辛亥革命之后溥儀雖然已經(jīng)成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內(nèi),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撥給,照舊過著皇帝的生活。特別是在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進宮之后,溥儀的生活更是增添了新的開支。他對吃西餐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在宮里特別設(shè)置了西膳房,并請了四位西餐廚師。除了對吃有了更多的要求,這一時期的溥儀還對自行車產(chǎn)生了興趣。為了學會騎自行車,他特意花高薪請了教騎車的師傅,甚至把紫禁城里的許多宮內(nèi)門檻兒都砍掉了,以方便騎車。
采訪:(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 委員 李治亭)他騎自行車在紫禁城里到處亂串,還到處在紫禁城外邊轉(zhuǎn),另外看紫禁城里的門檻不是很高么,就那個宮殿都有門檻,現(xiàn)在沒有門檻了,他看那門檻礙事,他叫趕快砍了,把它砍了,太監(jiān)不敢砍啊,這是祖宗立的規(guī)矩,那個門檻多高,都有尺寸的,他給砍了,他騎自行車進出不方便, 他是叛逆思想。
解說:溥儀還命內(nèi)務(wù)府把當時各國的名牌車都買來,有英國產(chǎn)的美人、雙槍,德國產(chǎn)的藍牌等等,又在故宮御花園的絳雪軒設(shè)置了一個專門供他存放自行車的車庫。后來,在洋師傅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的興趣由自行車轉(zhuǎn)向了汽車,這個在他看來更為時髦的產(chǎn)物,隨后被批量地帶進了紫禁城。1924年,溥儀剛剛買了三輛當時最新式的小轎車,還沒有來得及使用,就被馮玉祥掀起的一場革命風暴逐出了他居住了16年的紫禁城。
采訪:(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曉秋)到1925年后,(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宮了,你不能說清朝滅亡了那么多年了,還在那里當皇帝,還在那里享受優(yōu)厚的待遇,而且過著那樣的生活,而且把這個皇宮都占據(jù)了,所以國民軍就把他趕走了。
解說:從1908年的被迫登基,到1912年的無奈退位,再到1924年被趕出紫禁城,十幾年間,溥儀都是紫禁城名義上的主人。從孩童至青年,溥儀始終被束縛在這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的皇宮建筑群之中,不能隨意進出,他在紫禁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乃至人生的每一次變化,都與那個時代緊緊相連。
解說:這是1965年中新社拍下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溥儀居中,左側(cè)是把他趕出紫禁城的馮玉祥部下鹿鐘麟,右側(cè)是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戰(zhàn)士熊秉坤,三人攀肩閑聊,談笑風生,歷史行至此處,令人唏噓不已。(完)
編導(dǎo):閆欣雨 攝像:胡星
分類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