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蘇州碧螺春炒制工藝將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03月16日 1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12日,蘇州觀前街一家茶葉店炒茶師傅在為市民現(xiàn)場表演炒茶技藝,吸引了眾多觀看者。當日,蘇州洞庭碧螺春茶開始上市。 中新社發(fā) 王建康 攝



 

    蘇州洞庭山有逾千年的種茶歷史,形成數(shù)萬畝的洞庭茶海,每年春暖花開之際,都吸引海內外眾多游客前來采茶、品茗。茶工(前中)也因此做起了導游師傅,從采茶、炒茶等流程向游客們傳授古老的茶文化。 中新社發(fā) 邱勇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蘇州3月16日電(周麗偉)記者今天從蘇州市吳中區(qū)文管會了解到,為了提升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文化含量,保護碧螺春獨特的炒茶技藝,碧螺春原產地蘇州洞庭山正積極準備對碧螺春茶炒制工藝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產于古城蘇州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被譽為“茶中仙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因常年生長在枇杷、楊梅、橘子等果樹交織成的天然綠色香氣環(huán)抱之中,形成了“纖細多毫、嫩香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的獨特品質,又因色澤銀綠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碧螺春炒制工藝歷史悠久,早在明萬歷二十三年張源撰寫的《茶錄》中,對當時洞庭東西山綠茶(炒青)的采摘、炒制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優(yōu)劣定乎始鍋,清濁系于末火;鹆蚁闱,鍋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則過熟,早起卻還生。熟則犯黃,生則著黑。順挪則甘,逆挪則澀。帶白點者無妨,絕焦點者最勝!

  碧螺春能成為茶中極品,除了其特定的氣候、生長條件,他的制作工藝更是保證其上品的關鍵,其制作過程極繁,操作技術要求很高,是真正的“功夫茶”。碧螺春所用嫩芽是初展的一芽一葉,每斤成茶平均要五到六萬個頭,從采摘到鮮葉揀剔,上鍋后的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干燥,前后要經過六道基本工序,始成碧螺春。其間的火候強弱也是關鍵性的,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術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

  據(jù)蘇州市茶葉協(xié)會負責人介紹說,碧螺春制作工藝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窘境,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通過保護其獨特的炒茶技藝,并由此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成為炒茶能手,使得原汁原味的正宗“極品御茶”能永留后世。(完)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