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面對“恐輔癥”家長要了解孩子

(聚焦博鰲)李玫瑾:面對“恐輔癥”家長要了解孩子
中新網博鰲3月30日電 (王東宇)心理學家、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表示,家長要克服“恐輔癥”,要不斷地學習。
李玫瑾在當天舉行的“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分論壇上指出,現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快,父母們也有一定緊張情緒。工作壓力等方面的問題增多,所以父母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提出的要求比較迫切,但是對孩子的感受了解較少,滋生了現今網絡熱議的“恐輔癥”。她解釋道,“恐輔癥”指的是恐懼輔導孩子功課,最典型表現是父母無法跟上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速度,但又想讓孩子快速進步。
針對“恐輔癥”,李玫瑾強調,父母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個“耐心等待成長”的過程。她指出,對于成年人來說非常簡單的事情,對孩子來講有可能非常陌生。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形成一套體系。
在談到如何克服“恐輔癥”時,李玫瑾說,第一,家長要做到陪伴;第二,家長要不斷地學習,了解孩子的心理。從而會讓家庭變得和諧,孩子的成長變得不那么艱辛。
就父母如何更加了解孩子的問題,李玫瑾舉例稱,ChatGPT的到來對于孩子并不可怕,對于父母來說,這又是一個需要學習的課題?!半S著科技的發(fā)展,父母的學習也變得非常重要?!?/p>
李玫瑾強調,從心理學出發(fā),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沒有一種教育方式可以被稱得上是最好的。學校統(tǒng)一教育的背景,對天賦不同或者與其他同齡人有差距的孩子來說有可能是痛苦的。此時,從事教育的人需要及時地發(fā)現,發(fā)現其興趣,發(fā)現其特長,幫助其發(fā)展、成長,讓孩子成為一塊可造之材。(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0日 19:25:39
- 2025年04月10日 16:40:35
- 2025年04月10日 15:52:11
- 2025年04月10日 15:46:33
- 2025年04月10日 15: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