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四川馬爾康昔日地震災區(qū)安置點:民眾溫暖過冬 盼望搬入“新居”

探訪四川馬爾康昔日地震災區(qū)安置點:民眾溫暖過冬 盼望搬入“新居”

探訪四川馬爾康昔日地震災區(qū)安置點:民眾溫暖過冬盼望搬入“新居”
村民在安置房包包子。 安源 攝

  (新春走基層)探訪四川馬爾康昔日地震災區(qū)安置點:民眾溫暖過冬 盼望搬入“新居”

  中新網(wǎng)成都2月5日電 題:探訪四川馬爾康昔日地震災區(qū)安置點:民眾溫暖過冬盼望搬入“新居”

  作者 單鵬 安源

  新春暖陽照進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草登鄉(xiāng)202林場,位于該林場深處的辦公區(qū)和宿舍區(qū),被改造為去年6月馬爾康6.0級震群型地震的集中過渡安置點,現(xiàn)生活著草登鄉(xiāng)斯拉爾底村和龍爾甲鄉(xiāng)二茶村近300位村民。一間安置房內(nèi),回家過節(jié)的澤郎若瑪與弟弟在客廳為家人炸著油條,掛在墻上的平板電視播放著熱鬧的新春節(jié)目。

  春節(jié)前,在阿壩師范學院就讀的澤郎若瑪回到“202林場集中過渡安置點”,與父母和弟弟團聚。去年6月地震發(fā)生后,澤郎若瑪曾回過一次“家”,只不過當時她與家人還住在由帳篷搭建的臨時安置點里。

村民檢查臘肉制作。 安源 攝
村民檢查臘肉制作。 安源 攝

  “這里比帳篷環(huán)境好多了,做飯、洗衣服都很方便,也有安靜的地方可以看書。”澤郎若瑪一邊說著,一邊帶記者參觀她的“新家”:客廳外有一間獨立廚房,客廳里是父母從老房子里“搶救”出來的家電和家具,與客廳一墻之隔的臥室里,兩張高低床供一家四口人臨時起居,“今年春節(jié),全家一起吃了團圓飯、拜神山、走親戚。只要家人團聚在一起,過年就有意義?!?/p>

  近日記者來到“202林場集中過渡安置點”時,安置點炊煙裊裊,家家戶戶的臨時廚房掛滿自制的臘肉和香腸,老人們?nèi)宄扇簳裰?,慈祥地望著院子里追逐嬉戲的孩童。安置點房屋外墻全部粉刷一新,涂上了黃色和淺灰色的顏料,墻上一排“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雙手,重建自己美好家園”紅底黃色大字格外醒目。

  據(jù)了解,去年6月地震發(fā)生后,為了給受災村民提供溫暖過冬的場地,當?shù)卣畬?02林場的辦公區(qū)和宿舍區(qū)進行改造,不僅把外墻粉刷一新,還對屋內(nèi)進行改造,房間內(nèi)墻面采用生態(tài)木墻板安裝,頂面采用裝飾石膏板吊頂。房間安裝配有透明窗戶、LED吸頂燈以及電視和網(wǎng)絡插孔。在靠外的房間設置取暖爐,讓受災村民溫暖過冬。門前還設有一間約3平方米的操作間,可用作廚房使用。去年9月,斯拉爾底村和二茶村共54戶受災村民撤離臨時過渡安置點,陸續(xù)搬進“202林場集中過渡安置點”。

村民在安置房吃飯。 安源 攝
村民在安置房吃飯。 安源 攝

  采訪中,不少村民表示,由于斯拉爾底村和二茶村受災嚴重,且村子所在的位置仍存有地災隱患,當?shù)卣褳樗麄儗ふ液昧诵碌攸c重建家園,他們也十分盼望今年搬入“新居”。

  地震后,在壤塘縣學習唐卡的斯拉爾底村村民石旦炯專門回到家中,替上了年紀的父母照料家中的幾十頭牦牛。由于放牧點距“202林場集中過渡安置點”有近40公里的路程,他每天上午10時騎著摩托車出門,下午5時30分左右返回。“聽說新房子距放牧點比現(xiàn)在近了很多,我很期待搬進新家。”石旦炯說。

  村民俄斯甲家中有10口人。考慮到特殊情況,當?shù)卣畬iT在“202林場集中過渡安置點”為俄斯甲一家準備了2套安置房。俄斯甲說,自己的新年愿望十分簡單,“搬到新房子,在房子邊上種菜、種土豆,開始新的生活?!?完)

【編輯:黃鈺涵】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