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中國勿只顧眼前利益 若不探索科學將敗下陣來

2013年06月21日 08:28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參與互動(0)

  社評:希望太空授課點燃中國社會的激情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的物理現(xiàn)象。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這次太空授課拉近了航天與中國民眾、特別是與中國青少年的距離。

  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舉行太空物理授課的國家。它反映中國航天技術的綜合進步程度,也反映中國政府為獲得公眾對航天的更多支持在積極想辦法。當然,太空授課依然是從美國“學來的”,中國要想有突破性創(chuàng)新,還需更多技術及思想上的儲備。

  很多人認為,太空授課會激發(fā)中國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這種分析有其道理。但同樣有很多人擔心,重商主義如今在中國社會過于強大,它仍會把年輕人的科技興趣壓得喘不過氣。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冒險精神的減退是全人類層面的。從深層原因上看,這是因為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安頓”下來,發(fā)展取得重大成果,戰(zhàn)爭、貧窮被限制在比較小的規(guī)模內。過于安逸的生活在消磨人類科學探索的部分興趣。

  人類近年來的科技進步逐漸變得“內向”,它們致力于讓我們過得更舒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方便,做生意更容易成功。最典型的是IT技術,它的爆炸性發(fā)展幾乎同時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內容和形態(tài),但從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的角度看,IT技術又像是一層迷霧。IT技術應當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工具,就像一門外語,學會它是為了更廣闊的目標。

  人類走向太空,其意義之重大堪比當年海洋生物走上陸地。但全人類太空技術的總積累這些年增加很少,美俄投入有限,中國穩(wěn)扎穩(wěn)打,有點像“細水長流”。太空技術進步對各國公眾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中國的太空站還未完全建好,輿論就好像已經“看破紅塵”了。

  人類需要更高遠的志向,在人類政治環(huán)境逐漸改善的情況下,國家應對組織科學探索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萍歼M步最早的動力是要在戰(zhàn)爭中取勝,如今的動力是實現(xiàn)商業(yè)利益,這些目標說到底都太實際和狹隘。

  科學探索需要理想主義的激勵和召喚,當中國逐漸接近人類科技進步的前沿時,我們需要在全社會逐漸鋪墊這樣的思想準備?茖W市儈主義不能永無止境地在人類社會蔓延,曾在歷史上處在人類文明中心的中華民族,應當為再次點燃人類科學探索的激情做出貢獻。

  對科學探索的崇尚不僅應當在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牢牢立足,還應不斷擴大地盤,占據(jù)最突出的位置。這些年中國社會對西方重商主義和物質主義的追隨可謂一步到位,但市民哲學對科技探索的興趣則一直萎靡不振,連美歐人的那股闖蕩勁都沒學來。中國人的科技投入除了航天等少數(shù)領域,總體上過于求穩(wěn),急于得回報。反對航天投入的聲音反而在互聯(lián)網上此起彼伏。

  希望這次太空授課為年輕一代植入熱愛科學探索的基因,也給中國全社會帶來一定刺激。中國社會作為整體決不可成為只認眼前利益的市民主義大雜燴。中國需要探索,敢于并且能夠承擔探索的風險,否則我們的發(fā)展總有一天要泄氣,即使因為運氣好我們站到了人類進步的最前沿,也會很快敗下陣來。

【編輯:高辰】

>軍事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