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狂飆》之后,守衛(wèi)公平正義如何更有力?

分享到:
分享到:

(兩會觀察)《狂飆》之后,守衛(wèi)公平正義如何更有力?

2023年03月09日 21: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邢翀)取材于現實的劇作《狂飆》開年大火,折射出民眾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與向往。電視劇有結局,但對公平正義的追逐不會停歇。

  “起訴涉黑涉惡犯罪26.5萬人”“依法審結涉黑涉惡案件3.9萬件26.1萬人”……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兩高”報告),均再次突出強調了司法機關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特別是其中一組組數據背后,代表著一個個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司法案件,具象呈現出中國掃黑除惡向縱深行進的歷程。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盛佳鵬 攝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把公平正義落實到每一起案件中,讓民眾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必須以除惡務盡的決心與力度,直面執(zhí)法司法領域內頑瘴痼疾等深層次根源性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表示,“兩高”報告強調了官方防止司法不公、零容忍司法腐敗的堅定決心,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成果、轉向常態(tài)化的過程中,需要著重在打防并舉、標本兼治上下功夫。

  當前個別地方涉黑惡犯罪時有發(fā)生,黑惡勢力蟄伏滋生的土壤尚未完全鏟除。黑惡勢力背后往往有公權力“保護傘”,并與其“關系網”互為依賴。深挖徹查、抓早抓小,防范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才能推動打“傘”破“網”長效常治。

  在這一過程中,司法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必不可少。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認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才能更好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

資料圖:張玉環(huán)。 中新社記者 劉占昆 攝

  以公眾深惡痛絕的冤假錯案為例,最高法報告中特別提到的五周案、張玉環(huán)案,在得以糾正時都是震動輿論的重大案件。而過去五年,包括上述兩個案件在內,中國依法糾正了重大刑事冤錯案件26件53人。

  對此,馬懷德表示,司法機關不僅應有勇氣面對、及時糾正冤錯案件,還應以制度性力量形成有效防范和及時糾正的機制,充分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等基本原則,有效避免冤錯案再度發(fā)生,有力維護司法公正,在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方面不斷進步。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能力是實現公正司法的前提。未來仍需在審判端口持續(xù)發(fā)力,使司法裁判真正符合民眾心中樸素的公平正義觀。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賈宇舉例稱,上海高院計劃從評查體系、評查隊伍、評查方式、評查結果運用等方面著手,探索把大數據分析引入案件評查,對案件質量進行全方位“體檢”?!鞍褔?、天理、人情融為一體,才能使案件判決得到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認可?!?/p>

  從更廣的維度來看,以法律守護公平正義,綜合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全面法治化是應有之義。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在審議立法法修正草案。作為“管法的法”,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將影響法律的立改廢釋。馬一德認為,堅持和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此次修法貫徹始終的原則和亮點,將有利于拓展今后民眾有序參與立法、表達意愿關切的途徑和形式,更好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有評論稱,《狂飆》更像是一堂面向全民的“法治公開課”,助力全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沒有一個公民是局外人,對公平正義的守衛(wèi)更需要以案釋法等多種方式,不斷喚起公民法治意識,讓法治成為民眾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厚植法治中國的土壤根基。(完)

【編輯:孫靜波】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