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樓市時評:住房保障不能淪為政府推卸責任的幌子
2007年05月28日 09:21 來源:上海證券報


    4月11日,北京已推出84萬平米租賃型經濟適用房、建筑面積110萬平米的3塊“兩限地”等。北京保障性住房全面開花,中低收入者受益。據悉,3月底,北京首批推出三塊“兩限房”用地,規(guī)劃建筑面積約110萬平方米,預計可提供約92萬平方米“兩限房”,并配建約4.8萬平米廉租房。(資料圖) 中新社發(fā) 吳芒子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試點工作于5月24日在宣武區(qū)陶然亭街道啟動,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對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審核程序和運行機制進行嘗試。如在申購經濟適用房方面,1人戶、2人戶、3人戶、4人戶、5人及以上戶家庭的年收入分別確定為低于22700元、36300元、45300元、52900元、60000元。

  這一調整看起來是對民生有利的,因為從收入方面來看,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標準實際上是下移了,有利于讓低收入者擁有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機會。然而,有機會購買并不意味著有能力購買。過去政策規(guī)定經濟適用房申購標準是家庭年收入6萬元以下,尚且有許多人買不起,在這種情況下,把收入標準通過加入人口因素而降低,無疑是在把購房機會交給那些根本就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人。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嚴格按照這一規(guī)定來執(zhí)行,北京的經濟適用房將出現大部分賣不出去的景象,因為對于滿足了購買條件的人而言他根本買不起,而那些買得起的人又沒有購買的資格。當然,這也容易得出另外一個結論:政府根本不用大力建設經濟適用房了,政府的住房保障壓力其實是減輕了。無論這一結果是否出自政府本意,它都對解決住房保障問題沒有太多益處,只對自己有好處———減輕了經濟適用房的供應負擔。

  假設一個家庭有兩口人,年收入達到36300元,除了日常生活、醫(yī)療、學費、水、電等費用,最多恐怕只有2萬元左右能夠用于購房,假設一套經濟適用房40萬元,這個家庭需要20年才能買得起。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合理的住房價格”的“房價收入比”應該為3-6倍,世界銀行專家的說法為4-6倍,也就是最多6年的收入可以買一套住房。當一個家庭用二十多年的收入才買得起一套經濟適用房,住房的保障性又體現在何處呢?

  事實上,上述標準更應該針對廉租房而非經濟適用房。無論是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政府不僅不能從中獲取巨額利潤,還要承擔財政資金投入的責任,因此,一些地方在這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方面一直非常消極,并因此受到批評。

  由于住房保障落后,導致本應由政府承擔保障責任的許多民眾被推向市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對房價的上漲構成了支撐。發(fā)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3%,漲幅最大的城市北海高達23.6%!全國70個大中城市二手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也上漲6.1%。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尤其那些房價連年快速上漲的地方)應該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供應量,而不是玩弄畫餅充饑的文字游戲,使民眾的住房保障夢想破滅。因此,北京降低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收入標準,無益于住房這一民生問題的解決,而應該把這部分低收入者納入到廉租房供應的對象。同時,逐漸讓那些有能力買經濟適用房卻買不起商品房的民眾,能夠擁有購買經濟適用房的機會,實現買房夢想。(馮光明)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