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發(fā)現元代漕倉遺跡 大運河十四倉取得重要考古收獲

天津發(fā)現元代漕倉遺跡 大運河十四倉取得重要考古收獲

  中新社天津8月18日電 (王在御)記者18日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近日,由該中心負責的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通過天津市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估驗收。本次考古在該遺址發(fā)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漕倉遺跡一組,實證了元代河西務十四倉遺址的核心功能。

  據了解,十四倉遺址位于天津市武清區(qū)河西務鎮(zhèn)東、西倉村一帶,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元代漕運歷史的重要見證。依文獻記載,十四倉遺址及其所處的河西務地區(qū)在元代設有漕運管理機構,也是元大都(今北京)外圍最大的漕運倉儲基地,共設有糧倉十四座。

  據悉,2022年3月至11月,以國家文物局大運河文化公園文物保護項目為契機,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天津市武清區(qū)博物館啟動實施十四倉遺址前期調查與綜合研究項目。通過階段性野外考古工作,共計完成考古勘探面積66萬平方米,發(fā)現以東西倉村、蔡莊村和南倉村及周邊區(qū)域為重心的遺跡集中分布區(qū)3處,包括居住址、倉儲、窯址等不同類型遺跡431處,調查采集元至清代各類不同質地文物標本百余件。同時,在遺址分布區(qū)內通過考古勘探還發(fā)現有運河故道、引河、人工水體(湖泊)、道路、沉船線索等相互關聯遺存多處。

  本次考古發(fā)現,在南倉村及附近區(qū)域發(fā)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漕倉遺跡一組,由閉合的圍墻和多座大型房址構成。圍墻總體形狀為長方形,南北向分布,南北長約385米,東西寬約157米。在圍墻院落內南側區(qū)域集中發(fā)現大型房屋建筑基礎遺跡7座,北側區(qū)域亦有零星大型房屋建筑基礎遺跡分布。每座房址面闊達43米、進深達15米,根據房址內平均分布的9排磉墩基礎可以看出每座房址共有房屋10間。根據考古勘探結果,結合中國同時期同類型考古遺跡發(fā)現及文獻記載綜合推定,該處遺跡應為文獻記載中的元代河西務14座糧倉中的2座(1組)。

  專家組一致認為,上述系列重要遺跡的考古發(fā)現,實證了元代河西務十四倉遺址的核心功能,實證了元代河西務十四倉遺址是以大運河為依托,由北運河、引河、人工水體(湖泊)、道路、漕倉、沉船等各類相互關聯遺跡構成的大型國家漕運倉儲系統(tǒng),具有重要考古研究價值,應加強對十四倉遺址的保護和管理。

  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根據此次初步考古成果和專家論證意見,繼續(xù)深化和推進包括十四倉遺址在內的系列大運河考古工作,為解讀中國大運河文化,闡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和內涵作出積極考古貢獻。(完)

【編輯:姜雨薇】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