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商務部關于消費券的一語定調,及其近期緊鑼密鼓展開調研,特別是近日“兩會”代表委員相繼提交有關議案提案,社會各界對消費券發(fā)放的“國家計劃”預期日漸升溫。盡管爭論仍在延續(xù),但我們認為,出臺消費券“國家計劃”勢在必行,且宜早不宜遲。
本報今年1月21日曾刊發(fā)《關于“給每人發(fā)1000元”的深度思考》的文章,提出了由中央財政主導、向全國人民每人發(fā)1000元的民主建言。文尾記者曾指出“給中國13億人口每人發(fā)1000元的主張不是教條的。如果說每人發(fā)1000元不行,那么每人發(fā)500元可以嗎?300元也可以!同時,是發(fā)錢,還是發(fā)購物券,這也是可以探討的問題。還有,通過什么程序啟動給每人發(fā)錢的動議,這也是可以研究的問題。但不論怎么樣,給中國國民所有的人發(fā)錢,這是一個正確的取向”。
現(xiàn)在看,發(fā)放消費券的地方越來越多,呼聲也越來越高。為此,記者再就發(fā)放消費券特別是消費券“國家計劃”的問題,做進一步探討。
要深刻理解胡總書記的指示
所謂消費券“國家計劃”,是指從國家層面對消費券發(fā)放主體、范圍、金額、時間等做出一個制度性的安排。
我們堅持認為,發(fā)放消費券最理想的方案是由中央財政主導、全國人民人人有份。如果一時難以做到,考慮到各地經濟發(fā)展程度不一,也應從國家層面拿出一個對地方有約束力的“消費券發(fā)放指導計劃”,盡可能讓消費券能夠惠及更多百姓,從而更有力地擴大消費。
之所以說出臺消費券“國家計劃”宜早不宜遲,主要是出于對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長期考慮。而在當前“特殊條件”下,顯得猶為迫切。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胡錦濤總書記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擴大內需為主和穩(wěn)定外需相結合,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以拉動經濟增長”。其中,“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的指示,充滿自信且意味深長,我們要深刻理解。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也表示,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中,消費需求是最穩(wěn)定、最持久的因素,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擴大消費,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作貢獻。在外部需求持續(xù)萎縮的情況下,我國將采取加大財政補貼等多種手段來進一步拉動內需,擴大國內消費。
陳德銘指出,發(fā)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目前出現(xiàn)了新一輪惡化的苗頭,2月份美歐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最低。國際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了各國的實體經濟,也導致我國面臨的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加大力度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是保持我國經濟較快增速的重中之重。
聯(lián)系到此前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有關消費券的表態(tài),我們認為,決策層在發(fā)放消費券這一問題上已逐漸形成共識。而出臺消費券“國家計劃”,完全可以作為“更強有力的措施”之一。
“更強有力措施”的重要選擇
為什么說消費券“國家計劃”可以作為擴大消費更強有力的措施?綜合研判,主要有以下理由:
其一,發(fā)放消費券或直接發(fā)錢比投資刺激內需具有更高的效率。
有關專家測算,同樣一筆錢,用于投資大概有10%能轉化為消費需求,而如果發(fā)消費券或直接發(fā)錢,大概有83%會轉化為消費需求。這一測算也許有些偏樂觀,但即使按國家統(tǒng)計局的有關數據測算,二者效率之比也在3倍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調整一部分用于投資的資金來發(fā)消費券或直接發(fā)錢,未嘗不可。
特別是,傳統(tǒng)的擴大投資模式雖能帶來立時內需的增加,但其長期效果卻難以預料。而如果刻意追求投資規(guī)模,容易造成“大躍進”式的投資失誤,容易產生一些奢華項目,造成巨大的損失。
僅以上海30公里磁懸浮示范線項目為例,建設成本超過100億元,其中銀行貸款超過50億元,每公里造價約3億元。有關資料顯示,巨額的運營成本,不到兩成的客流,讓上海磁懸浮交通公司每年都在以5億-7億元的速度虧本。
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在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的同時,可以考慮啟動更大規(guī)模的消費券發(fā)放計劃。這樣,從長期來看,拉動內需的效果將更顯著,從而更有利于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
其二,發(fā)放消費券有利于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是對計劃經濟傳統(tǒng)模式的全面屏棄。
我們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最終消費需求,投資形成的巨大產能可能無法消化。消費券的優(yōu)勢正是將政府投資與市場化行為有機統(tǒng)一。消費者在市場終端,如果我們盡可能少的限制消費券發(fā)放對象,讓不同階層的民眾都能在市場中自由選擇,無疑有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
而刻意增加投資,有可能使得一些新增投資的行業(yè)中一些本該倒閉的企業(yè)因此而“振興”,不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多年來,我們習慣于計劃經濟思維,往往一遇風浪,又不由自主地回到老路上去。高度重視產業(yè)振興,而對從根本上強化消費需求重視不足。
其三,發(fā)放消費券有利于為下游企業(yè)解困。
擴大投資雖能較快地拉動GDP增長,但可拉動的經濟鏈條主要集中于上游產業(yè),而對當前加工制造類、生產消費類等處于疲軟期的下游企業(yè),其帶動作用不足。尤其是,對目前陷入嚴重財務困境、亟待解救的下游消費類中小企業(yè)作用太過間接,拉動效果不盡如人意。而發(fā)放消費券,可直接加大城鄉(xiāng)居民對消費品的需求,達到為下游企業(yè)解困的目的。
其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fā)放消費券可一定程度上“倒逼”財政支出結構的優(yōu)化,遏制廣為詬病的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消費這“三公消費”中亞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目前,我國財政集中了過大比例的國民總收入,而對支出的監(jiān)督尚不到位,地方政府經常有亂花錢的沖動。就拿近期中央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來說,各地官員“跑部錢進”的場景好不壯觀,配套計劃資金很快就高達近30萬億元。看上去地方政府保增長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其中可能出現(xiàn)的浪費不可小視。
有專家指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政府投資是否過頭的辦法,就是看政府的奢侈大樓、形象工程是否越來越多。上個世紀80年代,沒有幾個地方政府蓋奢侈大樓,甚至90年代也很少,但是,近幾年到處都是。這說明,政府掌握的錢“太多”了,是該扭轉“國富民窮”局面的時候了。
另據國家行政學院有關專家綜合各方面數據,包括公開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議案,推算2006年的政府“三公消費”規(guī)模在9000億元左右,其中公車消費4000億元左右,公費出國是3000億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億元左右。
9000億元是個什么概念?簡單測算下來,9000億元占當年全國財政總支出的22.5%。而發(fā)達國家平均為5%左右,其中美國在9%左右,日本在2.8%左右。
因此,與其讓來自老百姓、來自納稅人的錢大量“跑冒滴漏”,還不如把一部分錢直接發(fā)給老百姓。這樣,既有利于擴大消費,還能彰顯“還富于民”的民本思想。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