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的庫存量是逼近警戒線還是尚屬正常眼下還沒有定論。一方面,專家們用各種數據、理論為依據,極力向大家表明車市庫存仍處于正常狀態(tài);但另一方面,消費者持幣待購、車市退燒的跡象卻愈發(fā)明顯。
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亞市”)商務信息中心主任郭詠告訴記者,亞市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來,車輛的入庫量激增,出庫量卻下降了近兩成。同時,市場上車輛的供求矛盾進一步突出。一方面庫存的壓力讓經銷商不得不降價促銷;另一方面,新車、熱銷車型的緊俏,讓經銷商們可以繼續(xù)加價銷售,以彌補降價帶來的損失。眼下的車市冷熱并存,進入了混戰(zhàn)時代。
產銷數據顯示車市過熱
5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fā)布了4月份中國汽車市場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我國4月汽車銷量達到155.52萬輛,同比增長34.37%。今年前4個月,我國汽車市場共銷售整車617萬輛,超過了去年上半年的總銷量。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總體來說,汽車行業(yè)延續(xù)了增長的態(tài)勢,車市不存在拐點的說法,總體需求仍處于高位。
與此同時,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jiān)測中心與新華信不久前聯合發(fā)布的“2010第一季度中國汽車景氣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反映汽車行業(yè)運行所處冷熱程度的汽車行業(yè)預警指數為133.3,與2009年四季度相比上升16.6個點,連續(xù)四個季度明顯向好,逐步接近“黃燈區(qū)”與“紅燈區(qū)”邊界,呈“偏熱”狀態(tài)。這表明,汽車行業(yè)已基本夯實了回暖基礎,行業(yè)運行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回暖增幅過大,出現過熱勢頭。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今年前4個月的車市延續(xù)了去年高增長的趨勢,且眼下的表現已超出了此前業(yè)內的預期。按照目前發(fā)展的速度來看,今年我國汽車市場全年銷售有望達到1800萬輛。“如果今年實現40%的增長,那肯定存在過熱的跡象,下半年車市降溫或許難以避免!辟Z新光這樣對記者說。
業(yè)內人士蘇暉表示,從包括行業(yè)管理部門、權威預測機構和部分專家的觀點來看,今年汽車行業(yè)的銷售目標已經由原來的1500萬輛上升至1700萬-18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剛剛公布的汽車產銷數據,盡管今年4月的產銷同比仍持續(xù)增長,也仍然在較高的水平,但環(huán)比下降卻接近了10%,車市庫存數也大幅增加。有市場人士稱,這些數據已經向市場發(fā)出了重要信息,很值得行業(yè)關注和思考。
庫存矛盾是焦點
盡管數據顯示,4月汽車廠商的庫存為54.75萬輛,比3月底增加了1.81萬輛。但中汽協的專家認為,隨著產銷規(guī)模的擴大,目前車市庫存量仍處于合理水平。
然而,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的情況卻顯露出隱憂。目前車市中大多數經銷商的庫存量仍在不斷增加。亞市的統計數據也顯示,4月亞市的入庫量環(huán)比增加了近15%,但出庫下降了20%,這讓不少經銷商感到難以承受。
董揚也表示,中汽協的庫存統計是企業(yè)庫存,如果算上流通途中以及市場終端的庫存量,數字應該是汽車銷量的1.5倍左右。
根據經驗,車市正常的庫存水平應該是月銷量的1-1.5倍,持續(xù)超過這一上限則需密切關注。調研公司預測數據顯示,目前終端市場自主品牌的庫存比已達到1:2;日系品牌基本已經達到了1:1.2-1:1.8,甚至接近了1:2;歐美系在1:1.2左右;德系在1:1。
實際上,這種預測也與記者調查了解到的終端市場上經銷商們的庫存量不謀而合。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告訴記者,由于庫存過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惡性競爭的苗頭,如上海大眾的斯柯達品牌,由于庫存問題,昊銳車型的現金優(yōu)惠早已突破了1萬元?梢哉f,目前車市中庫存量的持續(xù)增加,是迫使經銷商大幅降價的主要原因。
一項相關調查顯示,眼下47%的經銷商未能完成預期的銷售目標。而經銷商由于庫存量已從之前的缺貨到了現在的最低庫存達到1:1,銷售壓力大增,因此促銷力度也隨之不斷加大。眼下的車市,已經逐漸形成了汽車價格戰(zhàn)的前期氛圍。
蘇暉認為,如果5月份汽車銷售仍然維持4月份的銷售狀態(tài),再加上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出現,則價格戰(zhàn)的局面很有可能形成。
此外,蘇暉還表示,雖然有輿論認為即使達到1:1的水平,汽車庫存仍為正常水平。市場經濟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因此如此大的庫存與如此高的產銷目標相比,風險仍然是巨大的。
從一線市場的情況看,一季度以來經銷商庫存壓力開始逐漸凸顯。由于庫存壓力不斷增加,高達97%的經銷商認為,下半年將有可能出現價格戰(zhàn)。而認為價格戰(zhàn)一定會出現的經銷商也高達53%。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