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傳奇經(jīng)歷訴說百年北京故事
“都一處”名稱的來歷頗有幾分傳奇色彩,當(dāng)年乾隆皇帝從通州微服私訪回京途經(jīng)前門,當(dāng)時所有的店鋪都已關(guān)門,只有一家“王記酒鋪”亮燈營業(yè),便進(jìn)店用膳,由于招待周到,酒味濃香,小菜可口,所以對小店產(chǎn)生了興趣,便和店主閑談起來詢問酒店叫什么名,店主回答:“小店沒名”。乾隆聽后說:此時京城開門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處吧!”乾隆回宮后親筆題寫了“都一處”店名,將其刻在匾上,幾天后宮中派人送來這塊虎頭匾。從此“都一處”代替了“王記酒鋪”,生意十分紅火。
乾隆御賜的虎頭匾
都一處燒麥
都一處炒肝
而到上世紀(jì)三十年代時,店里掌柜終日花天酒地、任意揮霍,但對伙計們卻十分刻薄,不僅工錢給得少,而且伙食非常差,整天窩頭咸菜;镉媯冃纳购迏s敢怒不敢言,為發(fā)泄怨氣干脆多耗原料甩開干吧。于是廚師炒菜多擱油,做燒麥的可勁往餡里放蝦仁、蟹肉。原先打餡用水也改成半水半油;镉媯兿胗眠@種辦法讓掌柜的少賺錢,沒承想適得其反,倒大大提高了都一處的燒麥質(zhì)量,燒麥清白晶瑩,餡香而不膩,前來品嘗的顧客越來越多。由于供不應(yīng)求,店里便暫停了餃子、餡餅等面食的經(jīng)營,改為專營燒麥,從此都一處的燒麥正式成為老北京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吊燈頗像燒麥
吃完都一處的燒麥,大家基本都處于臨界點了,就連希萌這種以肚大能容的純爺們也對下面的美食計劃顯得力有不逮。于是乎,老北京小吃游正式改成了消食游。當(dāng)日前門的游客多看到了幾個手扶圓肚、口吐飽嗝的壯漢走來走去。
大柵欄
大柵欄之于前門大街而言無異于天安門之于故宮,基本是整個景區(qū)的靈魂所在。大柵欄這個原本用來防火防盜的物件竟成為一片街區(qū)的統(tǒng)稱,而且流傳之廣影響之大,都是當(dāng)年朝廷批準(zhǔn)建立時絕想不到的。
六必居
六必居的醬缸
六必居的醬菜
漫步至大柵欄,無意間看到六必居!搬u園六必居為最,金字招牌歷兩朝!绷鼐幼灾频母鞣N風(fēng)味醬菜大名是自不必說了,其中又以八寶菜、醬黃瓜、甜黃醬、醬甜瓜等最為有名。當(dāng)年北京有“五大醬園”,即:六必居、天源、天義成、寶瑞、天章涌,各有特色,而今只有六必居、天源兩家了。 想要嘗嘗當(dāng)年五大醬園的味道早已不能,只有在僅存的六必居和天源去找尋當(dāng)年醬園的留香。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