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社會
澳門人口 澳門初開埠時,只有數(shù)百人口,差不多全是漁民,葡人入澳門后,除葡人外,還有葡國其它殖民地的居民進入澳門,使得人口在開埠20年內便增至兩萬,隨著葡人大力發(fā)展澳門的對外貿易與航遠事業(yè),在17世紀40年代人口增加一倍有4萬人。此后因澳門地位衰落,200年內人口變動不大。 1842年鴉片戰(zhàn)爭前后,葡人重新獲得澳門的貿易利益,至1866年人口增至7萬人,20世紀20年代廣州發(fā)生戰(zhàn)亂,大量人口從北進入澳門,人口增逾十萬人。日軍攻入廣州后,大量內地人 逃亡至 中立地澳門,1839年人口增至24萬余人,以后人口消長,至90年代初已超過35萬常人口。 |
|
社會分層 澳門社會的分層與一般社會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種族方面。土生葡人和華人,華人中又有新移民與原居民。澳門居民按照不同的社會特征而分層,各有自己的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有時因為社會分層而限制了其社會流動,有時甚至會產生社會沖突。 土生葡人: 澳門社會中一個重要部分:他們是澳門土生葡萄牙后裔居民,在澳門社會內享有特殊的地位及權力,是澳門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 據(jù)估計,日前約有 1萬至2萬土生澳人大約占總人口3%長期以來葡人語是澳門唯一法定官方語言,許多土生葡人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擔任政府部門的要職,加上他們熟識澳門社會的關系,可以在澳門華人與葡國政權之間起到媒介橋梁作用。華人 新移民與原居民:整體來說,原居民與新移民可以頗為和諧地相處于同一社會內。 原居民處于社會中層,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及技能,任職于高職及中層管理者為多,有高于新移民的社會地位,經濟財富及政治權力。 新移民一般指 1979年1月14日以后從中國大陸通過各種合法或非法渠道移入澳門定居的中國籍人士。其教育程度一般比較低,沒有什么特別的專業(yè)技能,多擔任體力勞動,收入較原居民的收入低得多,處于社會低層。 |
|
社會問題: 據(jù)調查:現(xiàn)今澳門社會最常被多數(shù)人及大眾傳媒指為問題的行為或現(xiàn)象按重要性排列依次為:青少年問題,教育問題、治安問題、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及交通問題,前三種尤為嚴重。 |
|
青少年問題 青少年問題已日益嚴重。澳門青少年問題已從過去的聯(lián)群結黨、惹事生非、打斗、偷竊,離家出走等轉化為今日的行劫、強奸、嚴重傷人、謀殺、操縱少女賣淫活動、吸毒及濫用藥物,甚至有自我毀滅與傷害的行為傾向。目前澳門青少年犯罪年輕化、女性化、嚴重化及團幫化趨勢增強。 以往澳門政府多以寬大手法處理青少年案件,以教導為主,近年來由于青少年犯案數(shù)字日增,政府及各界已開始關注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學者專家及志愿機構已開始對此問題加緊研究及尋找解決方法。 |
|
治安問題:
澳門社會傳播媒介經常反映近年澳門嚴重的治安問題,尤以北區(qū)為甚,單以罪案數(shù)字看,不見有急劇上升之趨勢。 在 1983年至1994年的12年間,雖然澳門人口劇增,罪案數(shù)字仍維持在五千多宗。但擾亂公眾安寧罪在1994年增加至1111宗,比1984年的336宗增加2倍多;建筑物內搶劫案件由1983年到1990年之八年間增加了2.36倍,但從90年代開始有所下降;一般偷竊罪,由1983年至1994年減少了近一倍。至 90年代澳門監(jiān)獄人數(shù)有大幅度上升,據(jù)統(tǒng)計從1983至1993年11年間,增幅達1.74倍。囚犯年齡亦年輕化,30歲以下者占全部囚犯80.17%,以男性居多。另外,多組數(shù)字表明,澳門治安問題比鄰近的香港略為嚴重。但相比于東京及倫敦則較安全。 |
|
都市發(fā)展與交通問題: 澳門地小人多車多,馬路狹窄,時常因為道路工程或重建計劃而影響了正常的交通運作,在主要的道路上造成嚴重的擠塞。有時亦因為工程及路窄的影響,造成交通意外頻生,危及市民的生命財產。因此,政府應立例管制,盡快解決因都市發(fā)展所帶來的交通問題。 |
|
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澳門的主權國。由于歷史上的原因使澳門的主權和治權分離,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但是,有關涉及澳門主權問題的事務,澳門的管治機構必須事先同中國磋商并征得中國的同意,中國內地政府亦向澳門派駐代表機構,以便溝通。 1987 年9月成立的新華社澳門分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駐澳門的代表機構:首任社長周鼎,第二任社長郭東坡。此前,有關事務由澳門南光公司主管。1998 年中國新聞社也在澳門設立了分支機構,更好地向全世界的華人展示澳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