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ogviha.cn  


尋找在世界各地的古代中國人后裔

  文/葉雨蒙

  前些天從報上看到一件新鮮事:「老蘇聯(lián)有個□西村」。說的是一位在莫斯科學習的中國記者,遇到一位相貌與中國人無異的訪客,要與這位中國記者暢敘親情。訪客操著一口100多年前的晚清陜西方言,讓記者「似懂非懂」,無奈,訪客只得放棄了用他的「中國老話」與記者溝通的打算,改用俄語交談。

肯尼亞北方的巴狄島上這位法茂族老婦人自稱已有一百歲,有東非沿海一帶人,她與兒子的扶色確實較接近黃種人,是中國人后裔。

  原來,這位名叫埃利克的來訪者是一位「東干人」,他的祖先來自中國陜西。東干人在中亞地區(qū)已經(jīng)生活了120多年。

  19世紀下半葉,在中國西北陜、甘、寧地區(qū)曾經(jīng)爆發(fā)了持續(xù)10多年的回民起義。起義失敗后,數(shù)千名起義軍民拖家?guī)Э,一路翻山越嶺,到中亞逃生。之后,他們大部分人流落到楚河岸邊(現(xiàn)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定居下來,當?shù)氐纳扯砉倮舯銓⑦@些來自天山東部的中國移民稱作「東干人」。此后,這批陜西回族移民就與華夏大地徹底失去了聯(lián)系,成了一個棲息中亞的新民族。

  聽到關(guān)于「東干人」這件趣聞,更讓我堅信中國古人不只有一次次的西遷,還有東遷,時間更早,東遷最遠到達的地方是美洲大陸。

  據(jù)航海史學家房仲甫先生對我講,1983年,北京大學鄒衡教授赴美洲講學,他來信說:有一次應邀參加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節(jié)日晚會,會上,他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學教員。這位教員親切地對鄒教授說,他的祖先來自中國,是殷人。鄒很奇怪,問他為什么不說是漢人或是唐人,而單說是殷人?他回答:「我們是世代相傳的。」
這件趣聞與前邊提到的中國記者在莫斯科邂逅那位「東干人」的故事是多么相像!所不同的是,殷人的東遷,比東干人的西遷,時間更早,地點也更遙遠。

  有時候,歷史的秘密往往隱藏在民間的世代傳說中。

  在南北美洲,有關(guān)中國古人東遷的線索不止鄒衡教授遇到的一件。

  譬如,維多利亞歷史學會會長麥基威在其所寫的《不列顛哥倫比亞掌故》一書中提到的,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海島的土人,大多含有中國人的血統(tǒng)。這些土人,自稱是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東征日本失敗,漂流至該島的元朝水師的后代。

  譬如,委內(nèi)瑞拉學者莫雷諾考證,在公元8世紀即我國唐代時,有一批居住在我國黑龍江、日本海和朝鮮之間的滿族的祖先靺鞨人,越過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陸,被稱為歐康人。其中一部分移入墨西哥,一部分人進入南美洲各地,后與秘魯?shù)挠〖游幕嗳诤稀?jù)說印加王軍成員之間說一種當?shù)厝寺牪欢恼Z言,與歐康人的語言相似。滿族的祖先自稱是靺鞨(MoKo)人,而印加的統(tǒng)治者則自稱是曼科(ManKo)族人,發(fā)音幾乎相同。另外,印加人以鷹為圖騰,靺鞨人則馴養(yǎng)「海東青」(鷹)。

  譬如,1917年的《地學雜志》第2期上,有署名魏聲的文章:《吉林黑斤人與美洲印第安人同系說》。文中提到:「美洲新大陸,未有余之蹤跡,故以印第安人與吉林東北之黑斤人相較,其血統(tǒng)如何蛻衍,靡可證明。但黑斤之社會情狀,則余以居東年久,見聞有素。復視近人游美記錄,所述印第安人之風俗,蓋與黑斤人有惟妙惟肖者。余由是知兩種人之關(guān)系,加以研究,必為世界人種學上一極有趣味之事……」

  譬如,1910年清朝政府派歐陽庚為特使,東渡墨西哥,辦理墨西哥革命時殺死華僑300多人的索賠案。歐陽庚辦完專案后的一天,當?shù)赜〉诎舶儆嗉易宓拇,前來找歐陽庚請愿。他們告訴歐陽庚:「墨西哥革命時,殺死印第安人750名,這些印第安人是中國血統(tǒng),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從天國經(jīng)天之浮橋島到這里的。請求清政府一并保護索賠。歐陽庚聞知此事大為驚喜,恰好來墨西哥之前,王國維、羅振玉等托他到美洲后代為調(diào)查「殷人東遷」之事,只可惜歐陽庚將此事報告攝政王載灃后,載洋未予支持,查證之事不了了之。

  上述事例,與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西遷中亞的東干人一事相比較,顯然還缺少進一步的查證,但是,發(fā)現(xiàn)了礦脈,距離找到礦藏已不遠。

  懷疑者說,如果是中國古人東遷美洲,為什么在美洲土著中,找不到使用中國語言和文字的部落?那么東干人所使用的「中國老話」,同樣讓中國記者聽不懂,而東干人的文字則是用俄文字母把清代的陜西方言串聯(lián)或拼音而成。如果不是東干人「自報家門」,僅憑無法聽懂的語言和后來創(chuàng)立的東干人的拼音文字,你能確定他們是100多年前的中國移民嗎?要知道,東干人離開陜西僅只120多年,而遷移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則離開故土已有上千年乃至萬年以上,且歷代移民來自不同部落,不只從中國黃河流域,還有來自日本、朝鮮、中國東北、西伯利亞,以及南洋諸島等,甚至也有北歐和非洲一些部落的移民。因此,美洲土著居民的語言最復雜,種類最多。

縱使文化相異甚巨,在也門國亞丁市區(qū)中,仍能尋見一些來自中國的事物,譬如天九牌,幾乎全也門人都會玩。

  不過盡管年代久遠,變遷頻頻,我們還是可以從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中找出歷史遺留的些許痕跡。譬如東干人,至今仍沿用一個世紀前的發(fā)音,將政府機關(guān)稱作「衙門」,把政府官員稱為「大人」,稱店鋪老板是「掌柜的」等。而美洲印第安人的語言中,也有些詞匯發(fā)音與漢語相似。比如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稱小孩子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稱「你、我、他」為「寧、內(nèi)、儂」,稱「河流」為「河」,哥倫比亞印第安人把船稱為「賽舨(cham ban)」,而中國至今仍將一種輕巧的木質(zhì)小船稱為舢舨。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發(fā)現(xiàn)中國文字則早已見慣不驚了。筆者就曾親見美國北達科他州的「書寫的巖石」照片,以及在亞利桑那州大學博物館所發(fā)現(xiàn)的古石照片,這些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書法,與中國的甲骨文及金文極為相近,有些字的寫法簡直與中國甲骨文一模一樣。難怪北達科他州有關(guān)機構(gòu)根據(jù)這些「書寫的巖石」,曾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曾一度訪問過北達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關(guān)于北達科他的種種事實》一書里,附以有關(guān)中國古代人這次探險的記載,其他在美洲發(fā)現(xiàn)的中國文字,僅香港衛(wèi)聚賢教授在其專著中就列出57個,如將重覆的計算在內(nèi),達到130多個。

  在高山石壁上,刻有「木武術(shù)」三個字。就其字體來看,上至殷商甲骨文,下至宋代的「瘦金」體,都有發(fā)現(xiàn)?芍袊湃诉w移美洲,決非一時一事,而是歷代不停往遷。

  那么,除此之外,一個遷移他鄉(xiāng)的部落如果其語言文字均已失傳不可考,那么,我們靠什么去辨別這個部落的「祖籍」呢?

  人所共知的途徑是:首先從人種上,其次從文化的各個層面上給以考察。

  我們就試著從這個途徑來走近美洲印第安人──

  從人種上說,美洲印第安人屬蒙古人種的一個支系。世界人類學家普遍認為,印第安人主要是15000年至20000年前從亞洲經(jīng)白令海峽遷入美洲的。從直觀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脫脫就像一個中國人。筆者就曾看到阿拉斯加的因紐特兒童照片,那留著垂髻的男孩,與華北小兒毫無二致。還有從一些畫報上看到的中、南美洲叢林中的印第安人,你會以為他們是中國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毫無疑問,大多數(shù)印第安人(包括愛斯基摩人)都具備黃種人的特點:頭發(fā)色黑且直,黃皮膚,鏟形門齒,以及白種人和黑色人種所不具備的嬰兒出生時臀部的青色胎記。從血緣上,科學家們也發(fā)現(xiàn)了印第安人與中國人屬于同種的證據(jù)──1986年3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文章,題為:《我國發(fā)現(xiàn)一種異常血紅蛋白,找到與印第安人同種「印記」》:

  近年來,中國學者在中國南部、中部及至東北部的黑龍江省發(fā)現(xiàn)一種異常血紅蛋白──克錫塔,與外國學者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中發(fā)現(xiàn)的異常血紅蛋白屬同一類型。這說明中國人與印第安人有某種血緣關(guān)系。

  既然已確認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來自亞洲大陸的移民,那么,從文化發(fā)展的各個層面上考察,幾乎肯定可以找到亞洲大陸文化(主要指中華文化)對美洲土著文化的影響。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一定有與中華古文明相同的某些「印記」,若不如此,反而令人不解。   還是先從東干人說起吧。

  與中國故土隔絕l20多年以后,東干人「不僅固守自己的口頭語言,而且還全力保留著痛別故土時的生活習俗」,以至使得今天踏上中亞大地的中國記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東干人居住的楚河谷地,竟然保存著幾座晚清韻味十足的「陜西村」。

  「走進東干人的民家小院,感覺就像到了陜西農(nóng)村,那糧倉、水井、房檐上的一串串老玉米……待客用的正房壘著一張大炕,正中則擺放著油漬斑駁的炕桌。盤腿坐在桌旁,吃上一碗男主人的婆姨精心拉出的面條,再伸長筷子,嘗嘗各種咸菜和炒菜的味道,人在國外的感覺就沒有了!

  東干人的村莊名也都是中國味兒十足,有的村名叫「米糧川」,有的叫「新渠」,有的叫「馬三旗」。東干人結(jié)婚時,男的依舊是長袍馬褂,頭戴瓜皮帽!刚麄兒一個舊中國的鄉(xiāng)紳」;新媳婦則「腳穿繡花鞋,頭頂紅花高髻,身著繡滿龍鳳圖案的紅色裙衫」……
與中國記者在前蘇聯(lián)境內(nèi)發(fā)現(xiàn)「陜西村」的感覺相似,不少中國人初到美洲,看到印第安文化的種種現(xiàn)象,都感到親切異常。

  100年前,康有為到美洲亞士瑞時,見到一處印第安古跡,有幾十棟石屋,由來已兩千多年,原本二三層,大部分已傾圯,但結(jié)構(gòu)形似中國的房屋,他寫詩說:「遺民似是自華來!   康有為到了墨西哥、秘魯,發(fā)現(xiàn)遺殿器物,都像中國人的遺殿器物,黑發(fā)黑瞳的人民見了他,以酒食招待,視為同胞。石刻遺物,與西伯利亞博物館相同,就確信美洲原住民是從中國鮮卑移來的人種。他認定:「南北美洲,皆吾種舊地。」

  臺灣金榮華教授1972-1973年曾在墨西哥一所大學教書,常到墨西哥各地考察古跡,發(fā)現(xiàn)很多與中國有關(guān)的古跡和民俗。他還發(fā)現(xiàn)一些秘魯印第安人的村莊為中國村名。他找到叫「王家窯」的有4處,叫「齊家老窯」的有7處。他還發(fā)現(xiàn),北美洲土著人吃玉米,南美洲土著人吃玉米兼吃面粉,但秘魯卻有90多個村莊的土著人吃大米。衛(wèi)聚賢教授認為,一般民間飲食習慣不易改變,加之秘魯山區(qū)并不適宜種植水稻,經(jīng)考證,衛(wèi)聚賢教授發(fā)現(xiàn)元朝水師攻爪哇時,逃到爪哇的南宋宰相陳宜中為避元軍,率南宋水師由大溪地轉(zhuǎn)而漂泊秘魯,現(xiàn)今這些食米的秘魯土著人是南宋人的后裔。

  徐松石教授旅居美國后,發(fā)現(xiàn)昔日印第安人盛行扁頭習俗,他們或?qū)雰呵邦~和后枕骨都壓平,或只壓平嬰兒的后枕骨。徐氏認為,印第安人昔日這種崇尚扁頭的習俗,發(fā)源于遠古時中國東北。直至辛亥革命時,許多人說,只要用手摸摸后枕骨,便知誰是滿洲人,由此可見平頭風俗昔日在東北之盛。

  印第安文化與中華古文化之間相似乃至相同之處還可以舉出很多:比如靈臺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殮下葬風俗;還有關(guān)于天狗吃月亮的傳說;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龍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極圖和饕餮紋飾和云雷紋飾;相似的乘轎出行和擊鞠游戲;相同的草藥和骨針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樂上的五聲音階;甚至連喝童尿養(yǎng)生、喝蝌蚪以敗火的民間偏方都相同……

  200多年來,由國外學者引起繼而近百年來在中國討論的這個問題,始終在「民間」的層面上進行,從沒有派出有目的的專業(yè)考察隊伍。應該明白,我們并非要聳人聽聞地找出一個什么中國的哥侖布,哥侖布之后美洲大陸印第安人慘遭滅絕的「成果」也并不令人羨慕。從人類學、社會學、考古學、比較文化學上,認真研究這一歷史課題是有多方面意義的。   賈蘭坡先生《關(guān)于誰最早到達美洲之我見》一文中說:「既然和中國有關(guān)系的文化材料,都發(fā)現(xiàn)在北美洲南部和拉丁美洲北部的沿太平洋岸,的確是令人深思的事。為了尋找更多使人信服的證據(jù),應和有關(guān)國家的學者密切合作,有目的地進行綜合考古調(diào)查、發(fā)掘和研究,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的!

  ──應該記住這老一輩考古學者的殷殷期望。

  摘自《大地》2001年第9期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