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ogviha.cn  


葉圣陶獨支余年

文.南焱

1905年,少年葉圣陶。

  11歲趕考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成績不得而知,人生卻從此變了方向……

  在貧困中早熟的葉圣陶,十多歲就已寫出與蘇州有關(guān)的文字,是他自身親歷和家族命運的見證。那百年前的家世與幼年的饑寒,一起化解成他一生永恒的眷念。

  葉圣陶中學念完后,一直在家鄉(xiāng)擔任小學和中學的老師,1922年受北大的邀請到北大任講師,合同訂的是兩年,但他只呆了一個多月,借夫人胡墨林分娩之故離開北大,從此也就再未回北大了。直到解放后,他當上教育部副部長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長。

  沒想到這個大教育家才高中畢業(yè)。他的教育名言則是如此簡潔:「做一個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習慣、一技之長的人就行。」他在家從來就反對子女今后要當什么家,他認為,都成名成家了,那么普通工作誰來做,葉圣陶始終倡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也許正是這普通教育觀的影響,葉圣陶的兒孫輩中,上大學的除了女兒葉至美和孫子葉兆言外,其他都是中學、中專文憑,甚至有的孫子至今還在當著工人。

敗落家世

  明末清初,葉家祖輩在戰(zhàn)亂中,攜帶家眷從安徽輾轉(zhuǎn)來到蘇州,落腳在蘇州城東南的盤門。以后他們開豬行和絲綢店,生意很快紅火起來,并買下了半條街,在盤門一帶享有「葉半街」之譽。太平天國革命期間,葉家遭到洗劫,從此,由旺而衰。

  1894年10月28日,葉圣陶誕生了,取名葉紹鈞,后改名圣陶。父親葉鍾濟,當時專為一位姓吳的地主家做賬房先生。父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深得鄰里的敬重,那時一些大戶人家逢婚嫁慶吊。常請他去料理賬務(wù)。葉圣陶啟智較早,很小的時候,就幫助父親外出收租。母親米氏是父親的第二位續(xù)弦,生他那年,母親30歲,父親47歲。葉圣陶還有兩個妹妹,加上祖父、祖母,全家七口人生計的重擔,全落在父親一人的肩上,而葉鍾濟那微薄的收入,已難以支付家庭所需。10月里還穿單衣的葉圣陶過早地懂得了人間冷暖,他很小的時候,已在日記中記下:「冷月峭然襲衣襟」,抒寫了朝不保夕的憂慮。

  葉圣陶上中學時,家住蘇州濂溪坊10號,租的房子更簡陋了,夏天屋漏雨,冬天屋漏風,一家不得安居。葉圣陶曾在日記中寫道:「暴雨頓發(fā),頃刻間庭中塞而水滿,宛若小湖,如珠之雨滴占其上作狂跳,愈落而愈大,屋漏水下濺,以盆受之。暫受此處,彼處又在一滴一滴而溜矣。書箱濕,書桌濕,移箱移桌,為之大苦!

無緣秀才

1905年,晚年的葉圣陶。

  葉鍾濟為了使兒子求得功名,讓葉圣陶3歲就開始識字,寫描紅紙,到1900年進私塾時,識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寫得漂亮。母親朱氏識字不多,但她所知謎語、歌賦很多,在母親的熏陶下,葉圣陶逐漸對文學開始發(fā)生興趣。但父親期望他能在科舉中謀得職位出人頭地。

  1905年夏天,還不滿11歲的葉圣陶,在父親的安排下,趕赴科舉考場,沒想到這次秀才考試,是封建制度下的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盡管沒有考中,但那場應(yīng)試的故事充滿了諧趣。

  葉圣陶從小作文就漂亮,考秀才順利通過縣試和府試后,在舅父的陪同下到署府的「貢院」參加「道試」。去的那天,父親為他準備了一個小食籃,里面盛著兩個馬鈴薯、幾個饅頭、一包火腿和一些瓜子花生之類。叔父特地為他準備了一個小書箱,里邊盛著石印的《四書味根錄》、《五經(jīng)備旨》、《應(yīng)試必讀》、《應(yīng)試金針》、《圣諭廣訓》一類的書,供考試時參考?荚嚂r間定在清晨零點。夜里12點鐘入場,通宵考,最快的第二天上午交卷,考得慢的可以拖延到下午。那時考場上的風氣不正,平民百姓「朝中無人」就編織出種種奇妙的幻想來,假如自己孩子長得清秀一點,就用紅頭繩給他編個辮子,使他更加玲瓏可愛,讓監(jiān)考的學政喜歡,在點名簿上打上記號,閱卷時放寬尺度。

  正是帶著對運氣的幻想,葉圣陶當時也是扎著小紅辮進考場的,但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進了考場后就吃馬鈴薯、吃饅頭、嗑瓜子,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鐘才匆匆忙忙寫了一篇三百多字的策論,抄完指令恭默的一節(jié)《圣諭廣訓》已是傍晚了。

  1906年,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停止所有的歲試、鄉(xiāng)試、會試,葉圣陶雖未能考中秀才,但他的這次趕考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的科試。

詞墨之姻

  據(jù)說,葉圣陶在中學時就愛好詩詞,逢有同學或親友結(jié)婚,他就做個詩寫成條幅送去,以示祝賀。

  1912年2月9日,中學同學王彥龍結(jié)婚,葉圣陶照例送去詩詞條幅,詞為《賀新郎》,用楷書立幅制成,懸于洞房內(nèi)。胡墨林的姑媽胡鋒子見了擊掌稱贊,后來問同參加婚禮的王伯祥:「此君有沒有結(jié)婚?」當?shù)弥~圣陶未婚后,當即決定讓王伯祥做媒。1916年8月19日,葉圣陶與胡墨林喜結(jié)良緣,這樁婚姻被社會譽為「金石之緣」。

  葉圣陶和胡墨林的婚事完全遵循了舊式的風俗,結(jié)婚前,他和胡墨林從未見過面,也不曾通過信,葉圣陶將這種「沒有戀愛基礎(chǔ)」的結(jié)合稱之為「打彩票式的結(jié)婚」,而他卻仍然遵循這種規(guī)矩,理由是出于對王伯祥、顧頡剛、王彥龍等媒人的信任。

1978年,葉圣陶病后與子女葉至善(左二)、葉至美(左一)、葉至誠(左四)合影。

  沒想到這樁舊式婚姻讓兩人備感投緣。葉圣陶后來把它歸緣于「月下老人」。1917年暑假,他和胡墨林到杭州旅游,特地到月下老人祠朝拜,胡墨林求的簽文是《詩經(jīng)》上的兩句話:「維能維墨,男子之祥。1918年4月24日,他們第一個孩子誕生了,果真應(yīng)了簽文上的話,是兒子,取名至善。1922年他們的女兒出世,取名至美。1926年8月他們的第三個孩子至誠誕生。葉圣陶在家里反對孩子從事文學工作,但其子女卻都成為國內(nèi)的知名作家。

獨支余年

  1957年3月2日,胡墨林因癌癥去世。葉圣陶悲痛萬分。3月4日,他寫一首五律《墨亡》的哀詩:「同命四十載,此別乃無期。永劫君孤住,余年我獨支。出門唯悵悵,入室故遲遲。歷歷良非夢,猶希夢醒時!

  胡墨林死后,有親友勸葉圣陶再尋一位伴侶,葉圣陶都拒絕了。他把胡墨林的照片放大后掛在臥室里以示思念。1973年的一天,葉圣陶夢中夢到胡墨林許久不給他寫信了,醒后十分悵然,他寫了一首仿古詩:「從未寄書回,夢中常猜疑;何因竟訣絕,棄我如遺跡?而我也太癡,胡為不先施?郵址從何寫,電話何號碼?念此悵百端,醒時始恍然。原來是永別,萬古阻消息!谷~圣陶在胡墨林死后至生命的最后時刻以特有的傷懷抒寫著孤獨和思念。1987年歲末,葉圣陶在最后一次住院前,還特地關(guān)照子女們:「到母親的忌日,你們無論哪一個去墳上看看吧,我就不去了。」這就是葉圣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留給孩子的囑托。

  摘自《英才》2001.8.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