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條旗下演繹“天方夜譚”--舊金山探訪亞裔英文傳媒大亨、方氏報業(yè)帝國掌門人方李邦琴
文.夏春平
|
方李邦琴終于買下了美國主流英文大報。 |
“美國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設起來的家園,開拓生活的一個童話。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這童話中的一章!薄 --喬治.布什(美國前總統(tǒng))
“《觀察家報》,一個世紀前,威廉.魯道夫.赫斯特曾用辦報的方法尋找出路,來抵御亞洲移民潮所帶來的『黃禍』,而今,一位美籍華人家族以其經營之道接管了它。該家族就是方氏家族,他們正駕駛著一個日益繁茂的商業(yè)集團!薄 --《華爾街日報》
赫斯特家族(William Randolph Hearst),美國鼎鼎有名的傳媒大腕世家,其家族掌控著美國多家主流英文媒體;另一個讓赫斯特家族揚名的是它的老祖宗赫斯特在100多年前曾率先把中國移民叫做“黃禍”(Yellow
Peril)。
歷史似乎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100多年后的一天--2000年3月17日,就是這位曾被老赫斯特稱作“黃禍”的一位中國移民買下了赫斯特在135年前創(chuàng)辦的舊金山地區(qū)兩大英文報紙之一的《觀察家報》。這位曾被他稱作“黃禍”的中國移民名叫方李邦琴。
“不許我買,我還是買到了”
1999年7月,已擁有《獨立報》系的方氏企業(yè),就開始決定買下《觀察家報》,其間風云詭變,暗流陣陣,歷經坎坷,受到了白人主流社會的重重阻撓和刁難,直至今年7月才塵埃落定,正式由法官判定由方家購得。
談起這一年來的艱辛,方李邦琴感慨萬千。她說,在整個收購過程中,有很辛苦,很多不平,很多希望,也有很多失望。路徑上有許多障礙,關鍵是白人高層不愿意華人進入到英文主流媒體。“我開始的心態(tài)是不平,為什么你們可以坐在屋里吃牛排,我們只能蹲在外面吃餛飩面。后來我平靜下來了,美國不公平,但還是比很多國家好,你們壓迫我,不許我買,我還是買到了!
她說,《觀察家報》的祖先敵視中國人,她早就“有一個沖動,有一天把它拿下來!蓖瑫r當時也有機會,《觀察家報》收購《舊金山紀事報》,不出讓《觀察家報》就違返了美國的反壟斷法。
她說,比如許多白人去投標購買,由于他們沒有方家的辦報經驗,沒有中標,他們就轉而上告法庭。他們請了8個專家到法庭,講了4天,主題就是一個,方家會把《觀察家報》辦垮。方家的辯護律師問了所有專家同樣的問題:
“你認識方家嗎?”
“不!
“你知道方家擁有報紙嗎?”
“不!
“你知道方家有印刷廠嗎?”
“不!
法官這時就說,用不著問下去了。而主流媒體往往報道對方家的懷疑,卻不報道律師的提問。
提起此事,方李邦琴余怒未消:“你算命也得先問問我的生辰八字呀!”
她表示,因為《觀察家報》的欺壓,方家和《觀察家報》的斗爭10年前就開始,以前方家一直“在街頭作戰(zhàn)”,這次是被請到里面和他們公平競爭,并且贏了。
21世紀,中國人要參與寫史
當3月17日,方氏企業(yè)買下《舊金山觀察家報》的當天,該報頭版以特大號字刊出“Sold”(被出售)的字樣,美國主流大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均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刊登了這一消息,一時成為美國新聞界的特大新聞,驚動四方。
《華爾街日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報道:
“《觀察家》報,一個世紀前,威廉.魯道夫.赫斯特曾用辦報的方法尋找出路,來抵御亞洲移民潮所帶來的『黃禍』,而今,一位美籍華人家族以其經營之道接管了它。該家族就是方氏家族,他們正駕駛著一個日益繁茂的商業(yè)集團!
方李邦琴表示,1994年他們買下《芝加哥論壇報》辦不下去的圣馬刁七家地方報紙,后來卻將其辦得有聲有色。1998年8月,他們又將這七家報紙與舊金山的《獨立報》合并,每一份報前都冠上“Independent”(獨立),成為全美國非日報的最大報系。早期他們在辦《獨立報》時,也受到主流的譏諷,認為中國人怎么可能辦得英文報?事后證明,我們有能力辦得很成功。
她說,過去一百年來都是由白人在主導、寫歷史,但是,21世紀不一定是白人的世紀,“中國人也要參與寫歷史”。在美國,我們的華人不能僅只坐公共汽車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氣坐在掌握方向盤的駕駛座上。無論是高科技界、舊金山,或是中國大陸與港臺,中國人都有杰出并且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而《獨立報》買下《觀察家報》是另一個起步。新的《觀察家報》將會秉持該報一百多年來的傳統(tǒng)辦報風格,但是,對于亞裔社區(qū)的新聞也將會有更多的報導。舊金山已經是一個少數族裔占多數的城市,白人已經不再是主流了。
談到新《觀察家報》的未來發(fā)展走向,方李邦琴稱,《獨立報》是以非常認真的態(tài)度接手《觀察家報》,目前已經進行了全面性的改組與規(guī)劃,也聘請專人負責改版和編務設計的工作。方家的《觀察家報》將采取企業(yè)化經營,聘請專業(yè)人員辦報,次子方以岱將擔任社長,但是編務工作則由專業(yè)的編采業(yè)務人員負責。
辦英文報打入主流社會
方氏家族在美國辦報的歷史要追溯到40年前,方李邦琴的先生方大川是留美的新聞學碩士,從臺灣到美國后曾在《少年中國晨報》、《新生報》、《世界報》從業(yè)。那時,方大川先生時常在報紙上,在演講中呼吁華人參政,在政治上發(fā)出華人自己的聲音。
一直夢想自己有一份報紙的李邦琴和她的夫婿方大川,終于有了辦報的初步構想。他們認為,中文報紙能夠聚攏華人、傳播鄉(xiāng)情,但在一個英語社會中,中文報紙卻永遠無法成為主流的聲音,美國人看不懂中文報紙,雖然中文報經常刊載華人對美國政府、社會的看法,但要使美國人明白,只有再通過翻譯,有如隔靴搔癢。二十多年在美國的生活磨煉,他們深感要想讓主流社會顧及到你的存在、傾聽你的聲音,就一定要辦一張英文報紙,中國人絕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1979年8月,時機成熟了,他們決定擴大服務的對象,除華人之外,把韓國、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亞裔都包括進去,一份《亞洲人周刊》(《Asian
Week》)就這樣在舊金山誕生了。很快,《亞洲人周刊》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夏威夷等地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辦事處,成為所有主流亞裔聲音的政要們希望參考的資料。
1987年,他們又買下社會報紙《獨立報》(《Indpendent》),當時發(fā)行約4萬份,范圍限于舊金山的馬賽德公園區(qū)(Park
Merced)。一年以后,舊金山另一份英文報紙《進步報》因營運不濟而倒閉,方家抓住時機,集中力量,將原為四開的《獨立報》改為對開大報出版,面向全市發(fā)行,涵蓋了原《進步報》的基本讀者。此后,《獨立報》還出版了中半島地區(qū)版。1993年春季,方家又一舉收購了原在芝加哥報業(yè)集團名下的中半島地區(qū)覆蓋19個城市的11種英文報紙。前后不過11年,終于發(fā)展成為一個在灣區(qū)主流社會生根并有相當政治影響的龐大報系。據專門統(tǒng)計機構核數,整合后的《獨立報》系每期總發(fā)行量為50余萬份。《獨立報》已發(fā)展成為涵蓋舊金山灣區(qū)19個城市,也是全美國最大的非日報的英文報業(yè)集團,僅在舊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為他們的讀者。
孔雀.小雞.老鷹
在方李邦琴依山臨海豪華的住宅中,處處都留下孔雀的倩影。
“我在來美國之前,像一支漂亮、驕傲的孔雀,過著受社會寵愛,家人驕慣的生活。生活在我眼前是鮮花和掌聲鋪就的路,到美國后的最初20年,我一下子就變成了母雞,要用自己本不堅硬的翅膀庇護著我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侍候生病的丈夫,后來又要守護著我丈夫創(chuàng)下的家業(yè)。丈夫去世后,我又不得不變成一支老鷹,一只為方家事業(yè)搏擊、戰(zhàn)斗的老鷹。”
祖籍湖北漢川的李邦琴,祖上開有“李大順”布店,遠近聞名。她的父親李為驤早年赴法國學習鐵路工程,回國后隨著鐵路四海為家。
李邦琴是父母十個孩子中的最小一個,而且是在母親嘆息不是個兒子的遺憾聲中出世的。所以在她小小心靈上總是壓著一付擔子,自己要付出額外的努力,才能補給母親一個高興。因此從1949年從大陸撤退到臺灣這段求學時期,李邦琴總是以好成績、上好學校來取悅母親。
自從結識回臺的留美新聞碩士方大川并嫁給他來美國后,方李邦琴說自己就從一只孔雀變成了一只小母雞。
“從臺灣一同隨夫君方大川到美國后,我一下從天上掉到了地下!
初到異邦,在和夫君方大川辛辛苦苦打拼的歲月,孩子幼小,丈夫臥病三年,她獨立承擔生活的重負,有時打三份工貼補家用,還要去醫(yī)院給先生送飯。當年她人比黃花瘦,卻要推著一千多磅的滾筒紙,把它推到機器上去。由于不會用力,紙筒滾動,人也隨之滾趴到地上。
有時候一個人開車,她哭,在那一瞬間她屬于自己,平常都屬于別人。下了車,眼淚抹干,軟弱藏起,好似換了另外一個人。外界評價她是“女強人”,她就一定要支撐這個形象,否則也無法管理一個大的企業(yè)。
夫君生病那年,方李邦琴去印刷廠,什么都不懂,連支票都不會開,從前學的那點英文早交回去了。可是她不能露怯,硬著頭皮往下走,完全靠自學,邊干邊學。
1992年,丈夫方大川去世了,這不僅對她個人是個突如其來的打擊,也是對方氏家族和整個事業(yè)的嚴峻考驗。
那時,方家的事業(yè)已經發(fā)展成一定規(guī)模,包括報業(yè)公司、地產公司和商業(yè)公司。
那些天,她走到報社、走在唐人街的街頭,所有熟悉的人都用惶惶然的目光看著她──一個文弱的寡婦怎么挑起方大川留下的一攤家業(yè)。
方大川先生是4月27日過世的,方李邦琴5月1日就去上班了。
方李邦琴回首往事道:“我走進公司會議室,所有的負責人看見我進來,都不由自主地站起來,那里面有我的三個兒子,他們都憂傷、焦慮而期待地望著我,我不能讓他們看出我內心的傷痛,發(fā)現我的脆弱。我堅毅地望著他們,那不是我的選擇,我沒有選擇的余地,那是我應盡的義務。我們公司沒有垮,我們的事業(yè)在繼續(xù),我和三個兒子們,齊心協(xié)力繼續(xù)起他們父親的事業(yè)!
柔情若水心靜如止
多年來方李邦琴在積累經營之道的同時廣交政治、司法和商界朋友,并且活躍在社區(qū)公眾場合。不僅與市長、議員、檢察官等政界名流好友同道,也多次被各級政府嘉獎或任命,如舊金山市藝術委員、加州婦女地位委員會委員等等。隨著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社團聘請她擔任要角。
曾經有人評論她的角色十分成功,是“演什么像什么”。
她說,“你看到的是我另一面?墒悄愕轿壹依铮次耶嫷膱D畫,做的手工,那些意境和靈感,多么飄逸瀟灑,那才是真正的我!
誰能想像到,她擺在客廳里的那個人見人愛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手工小豬,就是在方氏家族同赫斯特公司因為《紀事報》、《觀察家報》交易即將完成,又風云突變、節(jié)外生枝被萊利以反壟斷法控告,幾番對薄公堂,四個月的焦慮等待期間完成的。
在她豪華寬敞的住宅中,我靜靜地聆聽著她娓娓的心緒:“在公司里,我是董事長,三個兒子作為董事,都要向我報告,但是在家里,我常常是一個因為照料孫子有問題而受批評的老媽媽。但是朋友們都說我不老,因為我有一顆似乎永遠年輕的心。下了班后,我喜歡獨自一人坐在山頂的涼臺上,眺望灣區(qū)的景致,靜心閱讀,或是畫畫,一本新書,孫子的一個小玩具,都會引起我無窮的興趣。有人問我,方太太,您自己一個人不寂寞嗎?寂寞?我總是說,我的字典里好像沒有這個詞匯。”
腳下每塊石頭都是成功的基石
無數在美國的亞裔族群乃至美國主流社會都把方李邦琴看作一個傳奇式人物。而方邦琴對此卻另有一番見地:“有些人說我傳奇,其實一點傳奇都沒有,我的這些成就,都是把握住每一個小小的機會,辛苦努力的結果。您的每一段經歷,腳下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您成功的基石。如果它們不堅實,您爬上去了,也可能會松動磕絆,甚至摔下來!
篤信基督的方李邦琴說:“我相信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人人都提供了機會,這些機會在我們的面前不停地走過,就看您是否能抓住。有時您抓住了,但是還沒有READY(準備),成功與否不在于有沒有機會,而在于您是否具有足夠的素質與準備!
“來美國這40年,有20年是在吃苦,但我并沒有浪費,我是在積累,在默默地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生意場上我比先生勇猛。我認為,凡事你只要誠心誠意去做,總會有好結果。凡事相互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災難和挫折反而激勵我們更上進!”
“當初我應該多生幾個才好”
從一個小小印刷廠(應該只能稱之為印刷工作坊),發(fā)展成為全美國最大非日報型報業(yè)集團;從一間中國餐館擴展為包括中文周刊、英文報紙、印刷廠、房地產、牧場、電腦公司以及影視公司等多種實業(yè)的商界女強人。然而方李邦琴卻不止一次地說,最讓她欣慰的是家有三個兒子,且個個都有出息,這是她一生奮斗而得來的最大財富。“我們方家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是我先生方大川,我及我的三個兒子共同打拼的結果。如今支撐方氏企業(yè)王國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方大川走了,有我,我后面還有兒子,現在我又有了孫子。我家族的興旺同方氏企業(yè)的興旺息息相關。雖然我在美國生活了40多年,我的三個兒子也都是在美國出生,但我們身上流的永遠是中華民族的血,這一點無法改變。我父母為生下我這個女孩曾有過些許遺憾,我生下三個兒子卻欣慰無比,方家事業(yè)后繼有人!”
看著三個自己一手操勞拉扯大的兒子如今個個有成,方李邦琴常常在夢中笑醒。她曾開玩笑地對人說,“當初生得痛苦,現在后悔。早知今天,當初我應該多生幾個才好!
大兒子方以偉,20出頭即擔任統(tǒng)領整個舊金山地區(qū)地鐵運輸的“捷運公司”的主席,二兒子方以岱如今是方氏企業(yè)旗下英文報業(yè)的頂梁柱,三兒子方以仁是電腦專家,三個媳婦也非常能干,分別在方氏企業(yè)中各司其職,獨擋一面。
摘自《華聲》20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