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6月18日,湖北宜昌市解放電影院里的《功夫熊貓》電影海報旁行人通過。據(jù)悉,派拉蒙和夢工廠聯(lián)合出品的喜劇動畫電影《功夫熊貓》6月20日起在中國內地影院上映。 中新社發(fā) 劉君鳳 攝
|
資料圖:6月18日,湖北宜昌市解放電影院里的《功夫熊貓》電影海報旁行人通過。據(jù)悉,派拉蒙和夢工廠聯(lián)合出品的喜劇動畫電影《功夫熊貓》6月20日起在中國內地影院上映。 中新社發(fā) 劉君鳳 攝
|
10年前《花木蘭》進入中國時也是一片驚呼,國內電影人卻沒能痛定思痛,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從中國元素找靈感。這就注定了今天再次錯失良機。
—— 魏英杰(媒體評論員)
《功夫熊貓》公映,國內一片驚呼。除了陰謀論者號召抵制外,羞愧不已者有之,憤懣不已者亦有之。高度概括部分輿論心理如下:熊貓是中國的,功夫也是中國的,為什么我們拍不出《功夫熊貓》?看完后我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我們的確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先說構思。熊貓是我們的,功夫也是我們的沒錯。但有誰想過用動畫片形式拍出這么一部“動畫武俠片”,恐怕沒有吧?就算有,人家先拍出來了,就是無可非議的“首創(chuàng)者”。好萊塢汲取中國元素拍動畫片早有先例,10年前的《花木蘭》就是。那時也是一片驚呼。國內電影人卻沒能痛定思痛,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從中國元素找靈感。這就注定了今天再次錯失良機。
再說情節(jié)。這部影片的情節(jié)簡單得一塌糊涂,特別為我們所熟悉。比如,一個笨人的“功夫夢”,就在剛上演不久的《功夫之王》(嚴格來講并不完全算國產(chǎn)片)中也可以找到影子。還有,一個不懂武功的年輕人得遇高人,武功大進,最終大敗魔道高手。這是金庸小說乃至所有武俠片的經(jīng)典版本。但是,將這個笨人換成一頭笨熊貓,高人原來是“烏龜”大師,五大高手卻又是虎、蛇、鶴、猴、螳螂,誰想到過?不得不說,這樣一“角色轉換”,影片的故事內涵和視覺效果便全然不同。而這些動物形象均具有中國意象,并非隨意拈來。
可以說,影片表面上來源于中國,可創(chuàng)意是人家的,而創(chuàng)意無疑是商業(yè)影片知識產(chǎn)權的核心。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商業(yè)影片的勝利,而不能說是中國元素的榮耀。
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光有好的創(chuàng)意還不夠,還得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在這兩個方面,國內似乎已可以叫板好萊塢了。國內影片即便沒有好萊塢的大手筆,投資過億元的大片卻不少見。在技術方面,一些國外動畫片背后,也有中國動漫公司的身影。但說實話,國內目前能將創(chuàng)意、資金和技術完美整合一起的電影公司,估計還找不到。像《無極》這樣純屬燒錢的影片,反倒不少。
不獨缺乏創(chuàng)意、資金和技術,我們還缺乏拍《功夫熊貓》的雄心、苦心和良心,即與商業(yè)大片相對應的精神成本以及對待觀眾和市場的道德良心。這是當下國產(chǎn)電影的一個致命文化缺陷。
這部影片制作周期長達5年,臺前幕后多達448人。主創(chuàng)人員為了讓中國功夫看上去更像中國功夫,看遍了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的影片。這背后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極其崇高的專業(yè)精神。試問國內哪位大導演,會為拍一部僅僅是為了好看和票房的商業(yè)片而花這么大精力?商業(yè)片同樣需要有足夠的尊重——不僅要尊重電影藝術,還要對得起觀眾和市場。所以,本該成為中國影視作品的《功夫熊貓》,被夢工廠拍了還拿來賺取大把鈔票,一點都不冤枉。
還要指出一點,假如今天我們有能力拍《功夫熊貓》,囿于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也許不得不將國寶熊貓塑造成高大全的藝術形象——而不是那個渾身充滿缺點卻不失親切的、充滿“人性”的“吃貨”阿寶。否則,影片很有可能面臨對“審美不正確”的批評或指控。這是當前國內電影行業(yè)普遍存在“創(chuàng)作危機”的現(xiàn)實因素。
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缺乏創(chuàng)意、資金和技術,但如果仍一味簡單地模仿國外影片(在動畫片領域,典型的失敗案例是《魔比斯環(huán)》),而對本土文化缺乏足夠敬意,又整體籠罩在浮躁、不寬松的創(chuàng)作氛圍中,還是拍不出自己的《功夫熊貓》。雖然樂觀地看,隨著市場和社會的進步,國內影視工業(yè)欠發(fā)達階段總會過去。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