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1日電 據(jù)臺灣《經(jīng)濟日報》報道,“五都升格”未必穩(wěn)賺不賠,12年未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昨天(3月31日)引來縣市府不滿,“五都”在新版“財劃法”下,每人平均獲配財源只有17101元(新臺幣,下同),比全臺平均值少了約2700元。
“行政院”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配合縣市“升格”及區(qū)域均衡發(fā)展需要,釋出982億元財源供縣市共分,每一縣市財源都只會“只增不減”。
不過,“中央”釋出近千億元稅收的善意,全臺25個縣市官員及財政官員代表、民代卻沒有報以掌聲。臺北縣長周錫瑋提醒各縣市注意“財劃法”修正隱藏的訊息,在沒有明確指明“升格”縣市未來應負擔的業(yè)務下,“只看到左手拿到982億元,卻不知右手將要支出多少錢”。
李述德強調(diào),“財劃法”不管怎么修,都有縣市會覺得不公平,但至少新版“財劃法”確實改善過去財源分配不均的現(xiàn)象,“財劃法”的精神是錢權(quán)同時下放,各縣市要有“拿錢也要做事”的心理準備,大家努力把餅做大,比爭執(zhí)拿到多少更重要。
新版“財劃法”改變過去財政資源的分配方式,改以人口、面積及財政努力等多項指標按公式分配。依據(jù)“財政部”統(tǒng)計,依新版財劃法,各縣市平均每人獲配的財源會增加4249元。
包括臺北縣、臺中市等“升格”縣市質(zhì)疑,“直轄市”平均每人可分配的財源增幅,較未“升格”縣市少;“升格”縣市規(guī)模變大、業(yè)務變重,市民卻未必獲得更合理的財政資源。
根據(jù)統(tǒng)計,全臺平均每人可以獲配的財源是19828元,其中臺北市平均每人獲配財源增加金額僅796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