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鲇魚”的詭異路徑,使島內(nèi)氣象單位“判斷失誤”,造成臺灣東北部豪雨成災,蘇(澳)花(蓮)公路“柔腸寸斷”。與“鲇魚”一樣造成巨大影響的是“五都”選戰(zhàn),藍綠對決的同時,泛藍陣營也出現(xiàn)雜音——
本周,“鲇魚”來襲之前,臺灣氣象單位已于21日凌晨發(fā)布臺風預警,但因判斷“鲇魚”中心不會經(jīng)過東北部的宜蘭與蘇澳地區(qū),所以該地區(qū)并未在預警范圍之內(nèi)。雖然預料此地會降大雨,但未料到實際雨量突破該地區(qū)歷史極值,以致蘇花公路出現(xiàn)開通至今78年來最大的塌方事故,造成10余人罹難,20余人失蹤的慘劇。
“鲇魚”來襲之時,集中在臺灣東北部及蘇花公路沿線的大陸游客有數(shù)百人。截至到24日晚間,在21日蘇花公路塌方地段失蹤的大陸珠海旅游團一行21人(包括1名臺灣導游和1名臺灣司機),仍無下落;另外1名仍處失蹤狀態(tài)的北京旅游團領隊也生死未卜。有關方面仍在努力救援。宜蘭縣當?shù)匾泊_認有13人在臺風災害中罹難,其中蘇澳白云寺遭遇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其他地點有4人死亡。
面對嚴重災情,馬英九周六一早趕赴宜蘭勘災并慰問災民。
與此同時,對于蘇花公路發(fā)生嚴重塌方事故,是否出現(xiàn)延誤救援的問題,島內(nèi)相關單位也出現(xiàn)了互相推諉和爭吵之聲。
宋楚瑜出馬堪比“鲇魚”
“退出政治(壇)”成為最不可信,也最不值錢的一句話。曹操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臺灣政治人物口口聲聲退出政壇,卻又不甘寂寞的反復操弄下,顯得格外諷刺。以上言論出自臺灣《聯(lián)合晚報》本周的一篇特稿。
本周,就在島內(nèi)各方為“五都”(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臺南市)選舉打得熱火朝天之時,讓先后公開宣布“退出政治”的李登輝、宋楚瑜、謝長廷等不甘伏櫪的政壇老驥,再次看到重出江湖的機會,相繼鼓起余勇,企圖在“五都”選戰(zhàn)中“卷起千堆雪”,展現(xiàn)老驥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
放下李登輝、謝長廷不表,單說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本周突然出現(xiàn)在從南到北多個競選場合,除為子弟兵站臺吶喊,還跑到高雄縣,為退出民進黨獨立參選高雄市長的楊秋興站臺助威,成為本周除了“鲇魚”臺風之外,最大的一顆震撼彈。他在指責民進黨之余,還火力全開將炮口指向國民黨,引起泛藍陣營一陣騷動。
自從4年前臺北市長選舉失利后,宣布退出政壇的宋楚瑜,已很久未公開露面,而馬英九擔任臺當局領導人以來,馬宋之間也沒有互動。今年5月,為了宋楚瑜當年的“興票案”,放在法院2.4億多元新臺幣的提存款,被宋委任律師領走,國民黨馬上強調(diào)這筆錢是國民黨的,要追回這筆錢。身兼黨主席還堅持“不私了、不放水、不和稀泥”的“三不”原則。凡此種種,都讓宋楚瑜氣在心頭,記在心頭。
本周,他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從馬英九接任黨主席之后,從未與親民黨有過任何接觸,“既然是盟主,總得與大家商量商量”。他強調(diào),他無意要批評國民黨,只是恨鐵不成鋼。他認為,“五都”選舉馬英九團隊對藍軍的概念,讓人無法接受。他還順便把臺北市將要舉辦的花博會批評了一番。他說,花博會就要開幕了,桃園機場狀況不斷,連行李輸送都搞不定,一遇雨就漏水,恐怕只有接漏水的桶子和臉盆準備好了。臺灣氣候變化無常,每次臺風一來,不是土石流就是淹水,但有人卻到處建游泳池,還不如做滯洪池……
話說得夠狠,聽在國民黨耳中,像是吃了只蒼蠅,心里怪怪的。
“立委”誓言巡視釣魚島
本周,為顯示臺灣保釣決心,臺灣“立委”誓言將于11月4日巡視釣魚島, “立委”高金素梅轉(zhuǎn)述,已與相關部門協(xié)調(diào),屆時“海巡署”、“國防部”將會全力配合,對于是否登島,她說要與其他委員討論,但巡視過程將開放媒體隨行。
高金素梅表示,視察內(nèi)容包括臺灣“海巡署”在釣魚島海域巡防、護漁業(yè)務,以及空勤總隊配合實施空中救災演練,至于海巡究竟派遣多少艦艇、接近到釣魚島的距離等,高金素梅表示將由相關單位規(guī)劃。
本周,為紀念10月25日對日抗戰(zhàn)勝利暨臺灣光復65周年,臺灣省政府與臺北市政府特別重回歷史現(xiàn)場,在當年接受日本總督安藤利吉呈遞降書的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紀念為期一個月的特展。以190張歷史照片完整呈現(xiàn)這段抗戰(zhàn)史,證明日軍暴行與當年英勇抗日。
不甘寂寞的陳水扁,本周舉行《1.86坪的“總統(tǒng)府”》新書發(fā)表會。內(nèi)容主要是他被關在土城看守所1.86坪牢房中,趴在床上書寫的52篇札記與3篇媒體、書面專訪作品匯集而成。由于陳水扁被收押近兩年,多次抗告均遭駁回,陳水扁在新書代序中特別以《只有蔣介石才會逃亡,我不會》為題,為自己提出辯解。此外,書中至少還有10余篇是批評馬英九的文章。(常工)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婷婷】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