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

國(guó)新辦舉行“最美應(yīng)急管理工作者”中外記者見面會(huì)

國(guó)務(wù)院新聞辦公室于8月16日上午10時(shí)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huì),請(qǐng)“最美應(yīng)急管理工作者”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分享到:
圖文滾動(dòng)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5 16: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6日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5 16:14
    中外记者见面会出席人员名单:
    潘照虎 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
    李孝忠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支队长
    孙柏涛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王庆银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普光队队长
    旦巴群培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22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总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总是在奋不顾身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就是应急管理工作者。近日,中宣部、应急管理部联合授予2个先进集体和11名先进个人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的称号。那么,今天我们邀请到他们其中的5名代表来和大家见面交流,我先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他们。他们是: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普光队队长王庆银先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孙柏涛先生,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支队长李孝忠先生,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旦巴群培先生,中国救援队代表、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潘照虎先生。
    下面,先请各位代表逐一地作个自我介绍。首先,我们请王庆银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22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普光队队长 王庆银: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王庆银,现任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普光队队长,我和我的战友们以及其他从事危化救援、矿山救援、隧道救援、水域救援的102支国家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的同志们一起,常年驻守在一些企业,在应急部、国家安全生产救援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下,忠实地履行着国家专业救援队的职责和使命。
    从事救援工作25年,我参加了汶川、雅安、彝良、泸定等抗震救灾,也参加过河南郑州“7·20”以及河北涿州抗洪抢险救援工作。25年来,各类救援1200余起,救出鲜活的生命700余人。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我们平时工作中会用到的一个必要器材,这个器材是我们每一个危化救援队员在执行救援任务时需要佩戴的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器,它能够在现场快速侦检出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等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对我们实施现场救援或者科学指挥决策起到很好的指导帮助作用。下一步,我和我的战友们会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苦练本领,为保卫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再立新功。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22
    邢慧娜:
    请孙柏涛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孙柏涛: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孙柏涛,来自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我们的研究所是从事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我从1986年读研究生时就开始了地震工程学习和研究,如果说地震工程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比较晦涩的话,我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地震工程就是防灾减灾工程中的一部分,我们关注的是由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灾害与程度,以及如何科学防灾减灾。
    我从1996年包头地震开始至今,有数十次国内外地震现场的经历。比如,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我国2003年第一次出国阿尔及利亚救援,我作为结构专家参与了救援。2003年同时发生了伊朗地震,死亡人数达四万多人,我也参加了国际救援。2006年的印度尼西亚地震,我作为联合国灾害评估专家组成员评估了印度尼西亚的灾害损失情况。大家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地震现场待了99天,跑遍了每一个角落。最近比较大的地震就是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我受商务部和地震局的派遣,评估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损失情况。
    实际上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平时从事防震减灾的基础研究和灾害防御实践,承担多项国家级任务和项目,我主编和参编的国家规范有十几部,我还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就利用我们的积累,在现场的应急救援和损失评估做技术支撑。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2
    邢慧娜:
    下面请李孝忠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3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支队长 李孝忠: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李孝忠,现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支队长。我们昆明支队是全国森林消防队伍中救援任务比较繁重的一个单位,就森林火灾扑救而言,我们曾经一年最多扑救过87起,最多一天同时奋战在4个火场,最长时间连续鏖战13个昼夜,最远距离也曾经横跨祖国对角线,万里驰援黑龙江火场。我从事森林消防工作32年了,应该说这份事业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我和我的战友无论是过去的“橄榄绿”,还是现在的“火焰蓝”,我们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苦练专业本领。在我们这个领域中,大家一直是苦练精兵,特别是我们云南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小气候非常多变,我们在灭火作战中经常会遇到风向突变、林火爆燃等各类突发情况,也可以说是风险无处不在。但是因为我们长年训练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每一次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科学指挥、严密组织,靠大家的专业技能和过硬作风一次次化险为夷。
    改革转制以来,我们也从过去单一的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拓展为“全灾种、大应急”的地震、山岳、水域综合救援任务,队伍机动救援特点更为凸显。这几年,我们围绕职能定位加强练兵备战,以提升战斗力为根本标准,综合救援能力在跨区增援重庆灭火、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监测等大项任务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我手中的这幅画就是去年跨区增援重庆灭火后,队伍撤离时一名志愿者送给我们的,志愿者叫“西小兰”,实际上是重庆志愿者整体的一个光荣称号。人民对我们的褒奖是我们的最高荣誉,它激励我们继续披荆斩棘勇于前行,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厚爱。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3
    邢慧娜:
    下面请旦巴群培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3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旦巴群培:
    大家好,我叫旦巴群培,来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在西藏安多县我从事应急管理工作11年,就是这11年的坚守和历练我更加坚定了我为民服务的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安多县地处藏、青、疆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52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年降雪量90天以上,历史最高气温23.3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3.1摄氏度。青藏公路贯穿全境,其中唐古拉山路段以“冰雪仓库”著称,冰雹、降雪、大风等天气四季可见。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除雪工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救援工具“气油喷灯”,青藏公路承担着80%以上的进出藏物资,受束于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柴油车只能使用-20号以上柴油,才不会导致油箱和油路冻住,但很多货运车辆为了节省运输成本,都选择加0号柴油,这就会导致车辆滞留一段时间以后油箱冻住,油路冻结无法启动,每当这个时候汽油喷灯就是我除雪救援工作中最顺手、最便携的救援工具,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4
    邢慧娜:
    下面请潘照虎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4
    邢慧娜:
    下面请潘照虎先生作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5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 潘照虎: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我叫潘照虎,现任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我是2008年自重庆入队参加消防工作,2014年军校毕业以后分配到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一直工作至今。参加消防工作15年以来,我一共参加各类灭火救援任务3000余起,解救被困群众约400余人,执勤参加重大安保任务50余次。
    2019年,中国救援队通过了联合国重型地震救援队能力测评,我很荣幸加入了中国救援队成为其中一员。同年,还随队赴莫桑比克执行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今年年初也随队赴土耳其执行了地震救援任务。这两次国际救援任务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群众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的这个标识,它代表的是国际城市搜索和救援咨询团,是联合国框架下的一个政府间人道主义救援和援助咨询组织。佩戴这个标识的队伍在国际救援领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们在地震救援现场执行国际救援任务的时候,有很多队伍会通过这个标识找到我们,让我们去完成一些救援难度比较高的救援任务,这也是一种对我们能力的信任。我和我的队友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刻苦训练,提升专业救援本领,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救援队的能力以及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5
    邢慧娜:
    刚才五位代表分别作了介绍,大家对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5
    北京青年报记者:
    应急管理工作者总是冲锋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第一线,你们都被称为灾难事故当中的逆行者,想请问一下各位,都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自己这份职业的,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36
    王庆银:
    我先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应急管理工作我的理解首先是光荣的,神圣的,我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如果说要用词语来解释的话,我想就是应急管理,应急就是应战。就我所在的队伍来讲,我们会经常面对各类救援事故,会为做好救援工作保持日常的战备执勤,保持队伍高度的战备状态。所以说要像备战一样做好我们的执勤、工作、生活和训练,一旦有险情,警铃一响,着装登车,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其次我从事危化救援工作,危化就是“化危”。危险化学品事故一旦发生,破坏性比较强,后果比较严重。我所驻守的企业是中国石化中原油田,也是一个国有特大型中央企业,石油化工的生产储存销售的企业。我们这个队伍是企业的专职队,同时还是咱们国家安全生产专业队伍,平时我们在企业里了解危化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危化品的数量、种类、介质、理化性质以及处置方法,对于生产单位的员工开展培训,预防性检查、演习和演练,抓苗头,抓早抓小,所以说化险为夷,化危为安。我从事这份工作这么长时间,参与了1200余起救援,每次救援后看到周边群众那种赞许的目光、欣慰的眼神,对自己是一种激励和鼓励。所以说,我觉得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热爱着它。完毕。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47
    李孝忠:
    这份职业承载着我们党守护人民的庄严承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缔造的一支应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的队伍,并亲自为这支队伍授旗致训词。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我们天天在战备、时时在战斗,包括前段时间和现在,我们的消防指战员还战斗在防汛抗洪第一线,也有的战斗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的雷击火场,甚至有的同志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队伍的使命担当和职业价值。我认为,虽然这份职业时刻都有危险和挑战,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是我们逆向前行的最大动力,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决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做到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我相信,我们所有的指战员都是这样想的,也都是这样做的。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47
    孙柏涛:
    我说一下我的体会,我觉得作为一个应急管理人应该把守护安全当成一种自觉。社会和公众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是站在前排的战士,那怎么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呢?我们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当社会和公众遇到危险时,要勇于站起来,我们要有这种情怀和信念。第二,说心里话,遇到灾害时我们也恐惧,但我们得磨炼出面对恐惧时异于常人,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意志。第三,在平时训练中培养本领,在应急响应中能有应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技能和方法。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48
    旦巴群培:
    作为一名应急管理管理工作者,我认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准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预防和准备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和影响,闻令而动、夙夜奋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本色和担当,作为一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者,我很骄傲。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3-08-16 10:48
    潘照虎:
    我是一名基层队站的指战员,对我来说,消防救援工作对标应急救援“全灾种、大应急”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能定位,我觉得我们应该经过特殊的体能、技能包括超常心理素质的训练,去完成一些特殊的灾害救援。我和我的队友在工作中、在训练中也时刻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蹈汤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为指导,持续加强训练,研究实战战法,钻研职业技术,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为的就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冲得上、打得赢。特别是我们在完成一次次救援任务、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后,在这个时刻更能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谢谢!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diǎn)。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