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 時政| 國際| 軍事| 社會| 港澳| 臺灣| 僑網(wǎng)| 經(jīng)緯| 華人| 財經(jīng)| 金融| 汽車| 娛樂| 體育| 文化| 理論| 生活| 圖片| 視頻| 直播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搜 索
回放

構(gòu)建數(shù)字普惠金融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論壇

當(dāng)前位置:中新網(wǎng) > 新聞直播

分享到: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shí)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新征程上,需要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三駕馬車”的協(xié)同拉動,廣大農(nóng)民的積極參與。12月24日,由中國新聞網(wǎng)和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所共同主辦,網(wǎng)商銀行協(xié)辦的構(gòu)建數(shù)字普惠金融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論壇,邀請政府官員、領(lǐng)域?qū)<遗c主流媒體,共同探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如何在產(chǎn)業(yè)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tài)振興、組織振興等多個維度的發(fā)展,讓全社會支農(nóng)助農(nóng)興農(nóng)力量匯聚起來,強(qiáng)村富農(nóng)。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1 19:13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驾马车”的协同拉动,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12月24日,由中国新闻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网商银行协办的构建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邀请政府官员、领域专家与主流媒体,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个维度的发展,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强村富农。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37
    主持人、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 宋方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构建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现场,我是主持人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欢迎大家!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既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又需要企业主动担当;既需要智慧凝聚,又需要媒体发声。
    因此,今天,中国新闻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网商银行协办的“构建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邀请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与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之路。(李骏 摄)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38
    宋方灿:
    在会议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
    农业农村部原巡视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延信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同全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专家张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王东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
    兰考县委常委、副县长汪忠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燕翔
    另外,浙江网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晓龙,贵州省晴隆县委常委、副县长吕军,将以连线或视频的形式参会。同时,还有50多家媒体的记者在线采访报道。也欢迎你们!
    首先,有请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先生致辞,掌声欢迎!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39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 吴庆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我谨代表中国新闻网,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再过一周,我们即将告别2021年,迎来2022年。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我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描绘了新时期乡村振兴的蓝图。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驾马车”的协同拉动,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同时,需要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的参与,推进城市资本下乡,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41
    吴庆才:
    在此背景下,举办本次论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期待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向社会传递专业、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讲好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如何更好展现中国乡村的活力与潜力,如何去发现乡村的美、记录乡村的美、传播乡村的美,这是我们不懈探索、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就主流媒体如何助推乡村振兴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内容为王,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
    主流媒体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深入基层,拿出带露珠、沾泥土、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不断推出能说到老百姓心坎里、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全面展示“三农”新变化。近年来,中新网陆续开设 “中国减贫故事”等专栏,推出一批有内容、有温度、有思考的原创报道,积极展现中国乡村宜居宜业的斑斓画卷。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42
    吴庆才:
    二运用全媒体优势,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民间舆论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受众在哪里,主流媒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助力乡村振兴,就要在全媒体的传播中融入到乡村,融入到农民当中去,在农村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民间舆论场”。运用全媒体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强劲的动力,既是媒体的责任担当,也是乡村的发展机遇。中新网将与媒体同仁一道,发挥通达四海、连接万物的枢纽作用,通过全媒体传播产生的信息流为乡村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
    三善用新技术新手段,传播美丽乡村。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乡村是中国的根。主流媒体,必须善于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渠道,立体呈现和传播乡村的美,让乡村振兴变得更加可亲、可感,触发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近年来,中新网策划推出的《吾乡》系列融媒体直播,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瞄准十八洞村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县乡村镇,由点及面描绘中国乡村振兴的瑰丽图景,力求在重大主体报道中做出新意与诗意,获得网友以及业界高度赞誉。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42
    吴庆才:
    四是发挥好纽带作用,助力“引资引智”
    乡村振兴,需要促进全社会参与,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流有助于打破信息差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更好促进社会力量和乡村需求相结合。我们将发挥好纽带作用,连接各方,促进更多的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身到乡村振兴大工程里来,为乡村振兴“引资、引智”,当好乡村振兴各方力量的“连接器”。
    中国新闻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目前全媒体传播矩阵总用户超过4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发挥媒体优势,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记录者、传播者,也要致力于成为乡村经济的引导者,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09:43
    宋方灿:
    感谢吴总,刚才吴总站在我们媒体的角度上,就坚持“内容为王,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等四个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给出了媒体的方案。感谢吴总!
    接下来,我们有请农业农村部原巡视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黄延信先生。黄会长参与了很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起草出台,欢迎他给我们分享最新见解。掌声有请!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3
    农业农村部原巡视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黄延信:
    同志们,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参加中国新闻网和社科院农发所主办的这次论坛,给我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乡村振兴现在上上下下都比较关注,我呢主要想从制度建设方面,把乡村振兴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讲的总题目叫深化改革构建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中央为什么提出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我们要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和城市比和工业比落后了,如果农业的问题不解决,就要拖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后腿,这个大家可以到农村一看、一比较就很清楚,我就不解释了。(李骏 摄)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4
    黄延信:
    农村落后,我们要知道它为什么落后,就像看病一样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开好药方,才能对症下药,我个人理解乡村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制度性根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过4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根本实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调动了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创业的积极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升动力。大家知道改革是农民的创造,是从农业开始的,从农业到发展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到今天,这个改革农村滞后了,滞后在什么地方,就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突出的表现在农村的产权制度、归属不清晰、有财产没有产权、有财产没有进行法律登记,有财产不能进入市场,由此导致经济发展三个必要要素,土地、资金、人才是从农业、农村单向的向城市、向工业是要素净流出。第一个比如说土地农村,大家知道是财富之母,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量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大家看一看这些建设用地用到哪儿去了呢?毫无疑问是用到城市去了,而且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政府配置资源能力越强占用的建设用地指标越多,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几乎没有用到县以下,没有土地,用到城市,干什么呢?开发区的建设、城市规模的扩大、房地产的开发,也包括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用到这儿来了。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4
    黄延信: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不仅贡献了土地,而且由于特素土地制度,政府征农民的地是低价的,但是在城市供地是市场化的,出现了巨大的土地差价。我们国家财政上有个很重要的名词叫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多少呢?我算了个账从1998年到去年,土地出让收入是57.8万亿,这就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资金来源,去年经济形势不好,受疫情的影响,我们严控房地产市场,加强调控,结果去年的土地收入创了新高,是8.4万亿,农民不仅出让土地在这个过程还给城市配了一大批的资金。第二个是劳动力,劳动是财富之父,受疫情影响,去年的外出农民工总量比2019年减少517万,去年是2.85亿,这些农民工你可以说他是出去挣钱去了,但实际上他是到城里为城市做贡献,创造财富。有人计算,如果一个农民工平均至少应该为城市留下5万块钱,大家想想2.8亿农民工一年是多少钱。我也有个统计,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每年外出农民工的总量都在2亿以上,那每年是多少钱?大家别小看农民工外出,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全世界凡是人口净流入的地方都是经济最活跃的地方,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我们国家也不例外,看咱们国家发展快的,北京、上海、江浙地区、广东,所以大家别小看劳动力,没有我们这些农民工就没有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劳动力要素的净流出,但是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不快,毫无疑问都是人口净流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都是这样。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5
    黄延信:
    第三个要素就是资金,资金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是土地、劳动力各种要素相结合的粘结剂,我们看咱们国家农村的情况,总体上缺少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再加上农村缺少大的建设工程,金融机构有钱也放不出去,在农村放不出去。这样农村的资金就通过金融系统源源不断地单向流向城市、流向工业,全国的数我不好说,我说两个例子。比如说2019年河北省某县级市70万人,仅邮储银行净流出资金一年超过40亿,大家想想你这个农村地被别人占了,没用到你这里,人走了,资金流出了,所以你想发展是困难的。在资金流出方面还有一个因素大家要考虑,现在高等教育发展了,好多农村孩子也上了大学了,毕业以后就留在城市了,但是他要在城市买房子,城市房价很高,留在城市的这些子女不仅不能反哺他的父母,结果他父母还要省吃俭用,把他节省的资金再补贴到城市的钢筋水泥上来,这也是一个资金流出的渠道,但有多少不好统计,所以这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农村不能发展。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6
    黄延信:
    理解了这个以后,我就想跟大家讲一下中央对乡村振兴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14项振兴战略中央讲的很明确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或者说今年,因为两个文件表述不太一致,总得讲叫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什么叫制度框架?就是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创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讲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第二步目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那就是第一步如果有了体制机制,再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个时候中央又提出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那就是第一步如果有了体制机制,再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个时候中央又提出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我觉得中央这个部署是符合实际的,但是通过在不少地方调研,也了解到现在地方有些着急,现在已经开始总结经验了,我说别着急,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历史的任务,是一个过程,按照中央的要求,体制机制建立好了,第一步要经过15年的努力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经过15年的努力才能说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大家要有历史的耐心。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7
    黄延信:
    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制度供给,刚才我讲了我们乡村发展之路是制度道路的,要素单向流出,城市外部要进不去,所以中央在2018年1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制度供给,把制度贯彻其中,要完成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重点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这就是中央的要求。
    现在判断看,仍然是城市的要素很难进入农村,资金也进不去,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还有诸多的限制。仍然是要素的单向流出,外边的要素、资金、技术、人才进不来,所以你很难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央提这个制度框架非常重要。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7
    黄延信:
    所谓的产业兴旺讲的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业兴旺要有企业家进取,没有市场经济是不可想象的。生活富裕讲的是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家知道农民收入来自哪里呢?我说农民收入来自于一个行为两个字叫交换,交换什么?农民交换产品、农民交换劳务、农民交换财产,实现他的收入,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能实现市场化,那就堵死了农民增收的路子。乡风文明也离不开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你要讲信用、要诚实、要优质服务、依法经营,哲人曾经讲过,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文明,所以市场经济对农民这个文明建设也是必须的,生态宜居更离不开市场导向,我们要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但是如果离开市场经济,我觉得这是没法实现的,不能发挥它的价值,没人去投资。治理有效更离不开市场经济,治理有效讲的是农村社会怎么稳定,更重要的是个产权问题,产权清晰了这个社会就稳定了,人们就和谐了。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8
    黄延信:
    农村的发展、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产权制度。你要和别人合作离不开产权,你要交易离不开产权,你买东西也离不开产权,没有归属的产权合法产权就是赃物,你是不能买的,哪个地区搞了市场经济,哪个地区经济就发展,农民就富裕,老乡就富裕,典型的像浙江,浙江有什么大家知道吗?七三二谁分田,人均三分地,地下没有煤没有油,上边就是山,但是谁能说浙江不是经济强省?浙江农民收入全国第一位,而且浙江的农民收入是打折的,他报3万,实际远高于这个数,和收入低的地区不一样,收入低的地区可能是1万块钱,但是他要报到1万2,但是浙江是往下压的,这就是搞市场经济和不搞市场经济的区别。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8
    黄延信:
    要通过改革明晰产权,使农村不再有无主的资产,大家知道我们有些资产归属不清晰,这就是无主,不再存在归属不清晰的资产,那个资产有你一份,有多少,说不清楚,要通过改革折股量换,要明确归属,要把不合法的资产变成合法的资产,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原先的物权法,现在的《民法典》讲的很清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而且登记了才具有法律效力,我们现在是农民好多财产是没有登记,没有登记,所以在法律上它的财产权是不成立的,也很难进入市场,所以我们要通过改革确权登记,把这个不合法的财产变成合法的财产,那么确权以后,坚决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的制度障碍,使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农村,这一个特别重要,尤其要改革有关部门的管理制度,现在市场化改革大政方针有了,实践有要求,我们要呼吁加快改革,通过改革现在改什么?我认为以前我们是要打开城门让农民进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要大声急呼,改革要打开农门,农村要向城里人开放,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只有城里的资本、城里的资金进入农村,乡村振兴才大有希望。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19
    宋方灿:
    黄会长刚才就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历史、影响发展的制度性根源以及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黄会长刚才还特别提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城后还要父母从农村补贴买房,为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做贡献,是吧,当时说这话的时候还指了下我那边,所以我就感觉到很惭愧,今后我们应该,确实是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这些工作人员,也希望能够更多的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回报我们的农村。我们也知道,改革才能更好激活发展动力,同时科技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下面有请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专家张扬,分享他的宝贵经验。掌声欢迎!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33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专家 张扬: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上午好!很荣幸受中国新闻网和社科院农发所的邀请,能够参加此次论坛,与各位朋友、专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我们近期开展的一些工作。刚才主持人也说了,科技的力量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它的基础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刚才黄会长向我们介绍了在制度设计方面很深的思考,我也学了一个新的名词,历史的耐心。实际上历史的耐心我觉得可以用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现在我们的科技强国也是需要历史的耐心,虽然我们在很多的科技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以前是和世界上一些先进技术在追跑,后来就变成了并跑,现在很多的技术领域实际上是在做领跑。刚才开始的时候看了一个视频,有网商银行,网商银行通过遥感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为农民带来很多的便利的服务,这个就是科技创新,这也是科技创新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
  • 中新网报道
    2021-12-24 10:34
    张扬:
    下面我向各位朋友分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乡村振兴发展方向论,实际上这个理解也很浅显,没有黄会长制度上的考量这么深。第二个是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第三个是向各位朋友嘉宾介绍一下乡村振兴联合体。第四个是未来我们重点的工作方向。
    我们先来看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论,实际上这个方向很明确,乡村振兴在核心内涵上面就是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是我们发展方向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有利的抓手,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从哪些方面去考量,就从这五个振兴的方面去着手发力。目标实际上也很明确,刚才黄会长也提到了五句话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个就是我们真正要实现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从问题出发,从路径着手,从目标导向,这三步最终去实现乡村振兴。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