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有一位名叫陳恭的老人,現(xiàn)年67歲的他自小與樂器結緣并一直致力于樂器的研究、演奏、制造、維修、收藏。如今他擁有一個自己的樂器博物館,言傳身教,傳播樂器文化。
12月16日,記者走進了這個位于福州市福飛路的一個普通的居民社區(qū)的宜天樂器博物館。初見陳恭,衣著樸素,精神干練,正在博物館里制作著樂器,地上散落著長短不一的竹筒,他告訴記者,通過對竹筒的選材和加工,可以制作出美妙的原生態(tài)音樂。
在福州,有一位名叫陳恭的老人,現(xiàn)年67歲的他自小與樂器結緣并一直致力于樂器的研究、演奏、制造、維修、收藏。如今他擁有一個自己的樂器博物館,言傳身教,傳播樂器文化。
12月16日,記者走進了這個位于福州市福飛路的一個普通的居民社區(qū)的宜天樂器博物館。初見陳恭,衣著樸素,精神干練,正在博物館里制作著樂器,地上散落著長短不一的竹筒,他告訴記者,通過對竹筒的選材和加工,可以制作出美妙的原生態(tài)音樂。
環(huán)顧博物館,400多平米沒有任何顯赫裝潢的空間里陳列著許多樂器古董,尤其以各個時期的鋼琴和提琴為主,讓人眼花繚亂。當記者感嘆于他收藏樂器之多時,陳恭立即糾正,收藏并不是他的愛好,他的初衷是研究樂器并傳播樂器文化。
同期聲:陳恭
這是唐代的琵琶,這個琵琶就是,根據(jù)敦煌壁畫上面的圖形,把它模仿它,作出來的復制出來的,那唐代的琵琶就是這個形狀,大小就差不多這個大小。
陳恭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制造專業(yè),后任福建藝術職業(yè)學院的教師,他和樂器打了一輩子交道,積累了大量有關樂器制造,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退休后,傳播樂器文化的想法在陳恭的心中越來越強烈。于是他便自己介紹大提琴,修復古董樂器,在網(wǎng)上購買一些老舊的提琴,然后將它們修復,使它們煥發(fā)古老風韻。
同期聲:陳恭
這一排,只有我(所有)的十分之一吧,因為這里有幾十個,好多,(總共)可能有幾百個,這樣的很古老的,歐洲的老琴,這些老琴都是在世界各地,收藏過來的,那有的是像琴行,正兒八經(jīng)買的,那就非常貴,有些是拍賣買的,那就相對便宜,有些是簡陋的,很破爛很破爛的,但我覺得非常好,只要把它修復起來,肯定是個好琴。
在陳恭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博物館的另一端,這里是他的工作室,也就是他平時制作和修理樂器的地方,林林總總的修理器具擺放了滿滿一面墻。談及中國的樂器文化,陳恭如數(shù)家珍,近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國去搜集樂器,每當與國外同行談論到中國的樂器文化,他都覺得自豪驕傲。
同期聲:陳恭
樂器是一種文明,是一種文化,把它傳播開來,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明。中國的文化這五千年的文化,還要追溯到八千年,因為樂器在八千年以前就出現(xiàn)了,中國就出現(xiàn)了樂器,中國還有特殊的,七聲音階,五聲音階,還有特殊的律學,它整個音律的研究漫長的長河,很值得我們去揣摩,去研究它,對現(xiàn)在的音樂,我覺得很有補益。
采訪中,陳恭一直向記者提及一個詞,律師。這個律師是音律的律,而不是打官司的那個職業(yè)。陳恭還是福建省內首屈一指的鋼琴調律師,也是多場國際級音樂公演福州站的活動總指揮。
如今,陳恭在福州三坊七巷內新建了一個博物館,他希望通過在富于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街開設這樣的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樂器文化。
同期聲:陳恭
我學音樂比較早,有六十個年頭了,長期的積累,積累很多音樂知識,演奏的知識,器樂的知識,和樂器文化的知識,制造維修它的知識。那么隨著歲數(shù)越來越大,我就覺得這些好不容易,得到這些知識,很珍貴,我要是做點傳播這多好,讓更多人了解樂器,這個樂器的文明,為什么這個樂器會有這么美妙的聲音。
目前,他正在籌備著舉辦數(shù)場音樂會,屆時他將用200年前的樂器演奏,帶領觀眾回到過去的時光。
記者 吳晟煒 李思源福州報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