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鄉(xiāng)村上學困難的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學習的地方,重慶一六旬老教師用時三年籌集六十萬元建起了一所兩層樓高的學校,并“逼”自己的三個子女回校任教。
近日,記者在重慶市江津區(qū)西湖鎮(zhèn)興旺小學見到了這位67歲的老人袁煥芳。當記者走進校園時,看到頭發(fā)花白的她正在與暑假留校的幾個學生一起唱歌、做游戲。聊天中,這位從教三十五年的老教師告訴記者,辦學校不僅是自己一生的愿望,也是附近不少留守兒童家長們的囑托。
為了給鄉(xiāng)村上學困難的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學習的地方,重慶一六旬老教師用時三年籌集六十萬元建起了一所兩層樓高的學校,并“逼”自己的三個子女回校任教。
近日,記者在重慶市江津區(qū)西湖鎮(zhèn)興旺小學見到了這位67歲的老人袁煥芳。當記者走進校園時,看到頭發(fā)花白的她正在與暑假留校的幾個學生一起唱歌、做游戲。聊天中,這位從教三十五年的老教師告訴記者,辦學校不僅是自己一生的愿望,也是附近不少留守兒童家長們的囑托。
【同期聲】興旺小學校長 袁煥芳
退休以后,覺得自己已經(jīng)在教育事業(yè)上干了三十五了,習慣于教育這個工作,退休了離開學生很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又由于當?shù)氐募议L們知道我退休了,他們就迫切要求我給他們帶孩子。他們出去打工去了,孩子放在家里都不放心。后來我就在家長們的催促下,我們在2004年,在家長的要求下,才開始建學校。那么把全家人的所有的一點積蓄吧,盡量壓縮這個生活和其他費用的開支,親戚朋友那兒借,籌集了可能大約是六十萬元吧。
【解說詞】袁煥芳老人告訴記者,建校的過程中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當時全家雖已拿出多年積蓄,并盡量壓縮生活開支,都沒能還清巨額債務。學校建成后,由于沒錢聘請教師,袁煥芳開始向自己的三個子女求助。曾擔任過村小教師的子女們被母親執(zhí)著精神所打動,紛紛重返學校走上講臺。
【同期聲】袁煥芳長女 蔣素勤
當時學校辦好后沒有那么多老師,我其實那個時候我在重慶辦了一個糕點廠,其實那個時候還可以。但是由于學校沒有老師,又在我媽媽的要求下,又沒有資金,要求我把那個資金撤回來,一起建校。當時的話如果我媽媽要用錢去請老師肯定是沒有那么多資金的, 我們回來了就不是這樣了,有就有,沒有就算了。
【同期聲】袁煥芳二兒子 蔣兵
我媽經(jīng)常要求我們回來,多次找我們交談,最后幾乎是下跪的那種感覺,要求我們回來。但是我們看見母親這樣的執(zhí)著,當時就完全,心里面就是掉淚了。為了達成母親的這種愿望,我們兩個,夫妻兩就回來了。
【同期聲】袁煥芳三女兒 蔣曉靈
當時我還是想幫助媽媽完成她的這個她一輩子的心愿,即使說放棄公辦校固定的工資,也不覺得可惜。
【解說詞】據(jù)了解,在該校的288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就占了大半。對于這些沒在父母身邊的孩子,袁煥芳更是關懷備至。一名六年級學生告訴記者,平日里大家都將這位和藹親切的老人稱作婆婆老師,并將其當做自己的親人。
【同期聲】學生 劉佳佳 我們叫袁校長婆婆老師,因為婆婆老師既像一位婆婆一樣關愛我們,又是我們的老師。我的媽媽跑了,來這里的時候老師聽說我的情況,老師讓我一直留在學校,我只繳了100元的學費,其余的都是蔣小飛叔叔(袁煥芳的四兒子)和袁老師他們資助我的。
【同期聲】學生 劉秋玲 我的成績也不是很好,但是這里的老師不像別的老師那樣又打又罵的,而是細心地教導我們。
記者 曹多然 向丹 重慶報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