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不聞"和"有償即聞"扮演的角色都是"粉刷工",管它真與假,只要肯花錢,都給你弄得很"正面"。"有償不聞"掩蓋了問題,"有償即聞"則顛倒了黑白。
11月20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國家級刊物《報告文學》近日被揭露公開賣稿,一般2萬字稿件要3萬元。若要雜志社派記者來寫,多付5000元稿酬。編輯說,“我們刊物上有兩類文章,一類是不收費的,那個質量當然高了,要求文章的可讀性、文學性,而這個相當于軟廣告,只要把意思說明白,內(nèi)容健康就可以了。”
前段時間,山西、河北先后曝出“封口費”事件,花錢消災,成了發(fā)生礦難的煤礦與少數(shù)媒體之間的游戲規(guī)則,有人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有償不聞”。 “有償不聞”的邏輯是,別怕出事,要想人不知,拿沓鈔票當封條貼在俺嘴上就成。
“有償不聞”可不是“獨生子”,他還有個“哥哥”,綽號是“有償即聞”,這個哥哥更神通廣大,既在新聞單位工作,還在非新聞單位有份差事。
腳踩文學和“新聞”兩條大船的《報告文學》,原來是這樣“報告”的。其執(zhí)行主編一邊說,“有償新聞?我們是一家文學刊物,不做新聞”,另一方面又和《中國青年報》記者套近乎說,“我們是同行嘛,你說哪家媒體沒有這種?”真不知道《報告文學》的準確定位是什么。從其將報道目標對準政協(xié)委員、私企老板、國企老總等,并且明碼標價來看,《報告文學》分明是一份“有償即聞”的宣傳性刊物,而和新聞“劃清界限”,不過是掩蓋其“有償即聞”的面目而已。
“有償不聞”和“有償即聞”,這哥兒倆如今在一些地方很吃香。前者走的是黑道,不給錢就曝你的光,讓你傾家蕩產(chǎn),甚至面臨牢獄之災;后者走的是白道,想要知名度,想要步步高升,最好到我這里花錢買形象。這哥兒倆雖說都是靠新聞掙錢,混得好壞可大不一樣。“有償不聞”不僅聲名狼藉,而且隨時有被處罰的危險;“有償即聞”表面合法經(jīng)營不說,據(jù)說還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不像“有償不聞”那樣需要守株待兔,賺點外快跟做賊似的盯別人的梢。
“有償不聞”和“有償即聞”扮演的角色都是“粉刷工”,管它真與假,只要肯花錢,都給你弄得很“正面”。在這對兄弟的骨髓里充滿了“金錢的邏輯”,所不同的是,一個是收了錢便啥也沒看到,匆匆“下班”;一個是收了錢便“開工”歌頌!坝袃敳宦劇毖谏w了問題,“有償即聞”則顛倒了黑白。想到此,筆者為賣稿的《報告文學》深感羞愧。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