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八月七日電 題:潮汕獨特成人禮——“出花園”
作者 李怡青 李瑞丹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或“七夕情人節(jié)”。在潮汕地區(qū),還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成人禮風俗——“出花園”。
“出花園”是潮汕人為孩子告別童年而舉行的一種成人禮,不論男或女,到了十五歲(虛歲)這一年,孩子的父母就要籌辦孩子“出花園”。 這天過后,表示孩子已經(jīng)長大,告別童年進入了成年,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出花園”這一天孩子要穿新衣,腳著紅木屐,呆在家里不能出門,父母則忙著準備一頓特殊的“成人餐”。
出花園習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只給男孩子“出花園”,沒女孩子的份兒;有些地方要先求神問卜,獲知沒有“忌諱”、“沖撞”,才能舉行儀式,但在形式上總體大同小異。其儀式是將三牲果品合湊成四件、八件或十二件,陳置在俗稱“膠掠”(晾曬用的竹箕)上,請出公婆神的神爐,由“出花園”的孩子跪拜,拜畢,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園”那天,男孩要吃公雞頭,女孩要吃母雞頭或鴨頭。澄海、潮安、饒平等地習俗要用十二樣鮮花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揭東、普寧、惠來等地要讓孩子吃豬腸豬肚,俗稱“換腸肚”。
中午進餐時,備辦豐盛的午餐,有肉、三鳥蛋,共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等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園”后處處“六合”;青蒜,長大后能算會除,聰敏伶俐;芹,是終身勤勞!俺龌▓@”者的座位也是有講究的,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雞頭朝著他(她),別人不可動,由“出花園”者自吃,雞頭便成了“出花園”者的專利,其意是長大后能出人頭地,興旺發(fā)達。
張先生回憶兒時“出花園”的情景仍記憶憂新。他告訴記者,在這一天自己只能呆在家里,而且看電視的時候,不能看悲劇或打打殺殺不吉祥的片子。印象最深的是那天一連吃了十五碗湯圓,雖然一碗才兩顆,但還是吃怕了,直到現(xiàn)在一聽到吃湯圓還會反胃。
而為什么選擇七夕節(jié)舉行這個成人禮?那是源自“牛郎織女”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織女是天宮有名的巧女,人間婦女都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晚上,趁她離開天宮與牛郎相見的時候向她獻上水果、鳳仙花,乞求智巧,因此七月初七也是中國的“乞巧節(jié)”,選擇這一天“出花園”,其寓意也在個“巧”字,父母指望兒女長大后,能出類拔萃,聰穎靈巧,成為棟材。
隨著時代的變化,“出花園”的習俗在潮汕大地上也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地方依然按照著古時的儀式,但在城市里及部分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農(nóng)村,“出花園”的習俗已經(jīng)演化成一個簡單的儀式,甚至是成為大人們大講排場筵開酒席的借口。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