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面對面采訪過一個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紅遍全中國的神童。這位神童后來并沒有像國人和家人期望的那樣作出與其神童光環(huán)匹配的成績來。昔日神童步入中年,前額微微有些禿頂,神情有些拘謹,除了頭腦略比常人大些外,其他一切方面,“泯然眾人矣”。
這幾天,一個名叫沈詩鈞的孩子成了新聞人物。這個夏天,9歲的沈詩鈞一口氣考完了40門試卷而被香港浸會大學錄取。他也因此被冠以“神童”的稱號。由此,很自然地引發(fā)了有關神童的議論。
社會對神童的質疑,一則是今日之神童,未來成功之可能性到底多大!靶r了了,大未必佳”,每當此時,人們都會搬出王安石著名的《傷仲永》。問題是,如果一個人被稱為神童,社會對其期望值就高了起來,所以即或是神童長大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能仍然不被認可,或者說有負當年的神童的聲望。
二則是質疑神童的培養(yǎng)中,是否會有拔苗助長的傾向,是否摧毀了孩子的天性?
9歲的沈詩鈞的神童之路,和其個性以及其父親悉心培養(yǎng)有關。請看其父親對他的評價。在個性上,沈詩鈞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鎮(zhèn)定——新聞鏡頭前的小詩鈞,淡定得幾乎和其年齡不相稱!按送,就是專注。擁有專注力是很重要,無論是聽課、看書及做作業(yè),每次有連續(xù)一小時專注,稍為休息,再專注, 吸收的知識會較入腦!倍敶g孩子熱衷的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小詩鈞基本上與之無緣:“他不上網打游戲,看電視也是看新聞。想要成績好必須放棄物質生活,遠離電視、游戲機及無謂上網,避免食物添加劑及經加工食物。我的小孩并無過人之處,至少做到以上各點。”
天賦是不能否定的,但人們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刻苦與勤奮,離不開其后天的精心澆灌。從這些地方看,沈父并沒人為地揠苗助長。這一點,我以為,對其他家長都有借鑒意義。
應該承認,人在天資上確實還是有區(qū)別的。某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特異之處,如果培養(yǎng)得當,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別人早取得一定成就。以莫扎特為例,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聽過的樂曲片段,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fā)出的音高……如此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shù)職業(yè)樂師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對此,連音樂史家都說,除了認為是天資外,你找不到其他的解釋。
在社會對神童的質疑聲中,還有一點就是智力發(fā)育與心理發(fā)育的不同步性。而這一點,如果家長不處理好,可能確實會毀掉許多本來天賦不錯的孩子——某些神童,嚴重點的可能與人相處的能力都會喪失,更別說在工作中,像小時那樣超過許多同齡孩子了,甚至可能還不如那些以前不如自己的孩子。畢竟所謂的成功中,還需要許多非智力因素。
作者:談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