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廣東英德市大站鎮(zhèn)的土地時,迎面而來的村民眼神中的恐懼仍未散盡。在這個平靜的小山村,一個16歲的弱冠少年殺死了一個6歲的花季女童。
案件:女童慘死16歲少年刀下
據當地民警和當事人家屬講述,1月8日早上7時,肖屋村村民陸某和其妻燒好早飯以后就出門去搞裝修生意,臨走時,母親還特意叮囑家中的3個小孩,“上學別遲到,按時回家”。大哥和小妹吃完飯就去上學了,而老二小強(化名)卻沒有去學校。
上午11時左右,隔壁鄰居家6歲的小芬(化名)放學回家經過小強家時,小強硬拉著小芬去他家玩耍,在一樓樓梯處,小芬不?藓,小強遂沖入廚房,拿起菜刀照著小芬的臉上就是一刀,小芬無力地倒在樓梯口,小強并沒有停手,又連續(xù)砍了3刀,6歲的小芬就這樣慘死在16歲的小強刀下。
11時半,小強用麻袋裝了尸體,拖上四樓樓頂雞籠之中。小芬的書包、帽子等物被其拋到樓后菜園之中。下午1點半,小芬的母親從其家樓后菜園中發(fā)現了小芬的遺物,于是找上陸某家詢問其女下落,當時小強說沒有看到,但是由于其神色慌張并有血腥味道,小芬母親遂報警。20分鐘后,警察在陸家四樓發(fā)現了小芬的遺體。
經歷:小時候得腦炎反應遲鈍
小強出生于1991年的年末,1993年全家從英德市下鎮(zhèn)遷到大站鎮(zhèn)。小強3歲時得了急性腦膜炎,雖經搶救,保住了一條命,但是反應卻比常人慢。據其母親回憶,直到6歲他才學會說話和走路。小強由于反應比別人慢半拍,自然也就沒有什么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再加上他們在家都是說客家方言,小強也學不會本地話,語言上的障礙讓他顯得更加孤僻。
小強9歲時開始讀小學,由于成績太差,升中會考沒有參加,得益于義務教育,他才繼續(xù)在本地的印山中學讀初中。16歲的小強看上去很瘦小,身高不足1.5米,樣子弱不禁風。
性格:安靜得幾乎被同學遺忘
在印山中學,我們從級長陸老師口中了解到,小強非常孤僻,說話也表達不清楚,成績非常差,每天雖然來上課,但是經常坐在角落里一言不發(fā),他并不調皮也不違紀,慢慢地班里的同學幾乎忽略了他。政教主任賴老師這樣評價小強:“太安靜了,安靜得幾乎被遺忘在角落里”。
家中:脾氣很大喜歡播放CD
小強在妹妹眼中有時非常兇橫。有幾次,妹妹不經意間撞到了他,他就發(fā)火打人。平時小強在家中閑時主要看電視,時下孩子們時興的上網、看電影什么的,他統(tǒng)統(tǒng)沒有興趣。據妹妹阿玲講,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播放CD,在紙上抄下歌詞,有時候,一抄就是幾個小時,高興的時候,他還會跟著MP3哼哼歌。
據當地派出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小強很快就承認了犯罪事實,但是沒有說明動機。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專家:輔導單調難解學生苦悶
華南師大附中心理研究室主任夏濤認為,目前,很多學校盡管有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老師,但心理輔導的形式比較單調,針對性不強。當學生遭遇精神苦悶時,可能難以找到傾訴的對象,大膽講述自己的精神障礙。比如,當老師發(fā)現學生情況異常時,如果不是真正以“談心”的方式與他們交心,而是“居高臨下”,很多時候就會使學生嘴上說好但心里排斥、抵觸,不信任老師,不信任別人。這樣的“談心”起不了作用,甚至還起到促使“問題學生”掩藏心理的負效應。
不論是老師對學生的傷害,還是學生對老師、同學甚至是對社會的傷害,都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首先,從一些個案分析,中小學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或輔導不僅要有專職或兼職老師,還應該建立一個輔導長效機制,比如建檔、追蹤及聯(lián)動交流平臺,面向的應該是全體師生,作出的應該是有針對性的適時輔導。其次,作為學校教學本身,要貼近學生惡補關愛生命的課。(南方日報/陶國睿 梁有華 謝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