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美國女孩志愿者ACIE CARPENTER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志愿者于欣(右)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MPC)內為參加新聞發(fā)布會的記者服務。 中新社發(fā) 任晨鳴 攝
|
7月23日下午,美國女孩志愿者ACIE CARPENTER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志愿者于欣(右)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MPC)內為參加新聞發(fā)布會的記者服務。 中新社發(fā) 任晨鳴 攝
|
中新社北京八月一日電 題:“國際微笑”拉近北京奧運與世界的距離
中新社記者 張量
“讓微笑感動世界”,是每一個北京奧運志愿者的宏愿。他們在以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向世界傳播和平、友好的信念,令中國與世界和諧相處。其中,外國志愿者更是這支隊伍中特殊的一群,他們用自己和微笑來書寫北京奧運的動人故事。
據北京奧組委介紹,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服務的海外志愿者共有近千人,他們已于七月二十日前抵京“上崗”。
在這些帶來“國際微笑”的志愿者中,很多人同時帶來了各種各樣對中國的好奇。古老東方國度的悠久文化、美食、飲茶、東方藝術、民俗、市井生活……這些都是他們最希望親身體驗的。
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奧運志愿者安妮就將“喝地道的中國功夫茶、用毛筆寫自己的中文名字、吃餃子”作為服務北京奧運之外的一大心愿。而剛來北京投入志愿工作不到一周,她的心愿就得到了滿足。
隨著北京奧運大幕的拉開,像安妮一樣有著中國夢的志愿者,每個人都將有一個特別的中國故事。這些中國故事也將會隨著他們的腳步,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家庭、友人間流傳。
荷蘭籍志愿者瑪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述了她第一次走進中國“快樂家庭”的難忘經歷,斞旁诳吹竭@個家庭的父親親手畫的一幅風車田園圖時,紅了眼眶。瑪雅說,走進這個家庭讓她想起了自己外婆家。
近距離體驗中國文化和家庭,不僅滿足了外國志愿者的愿望,也為普通中國市民帶來對世界的親切感。近距離接觸消除了相互間的隔膜和神秘感,為中國人的生活注入了真實可感的國際元素。
中文名叫莫蓋虎的加拿大大三學生菲利普·莫瑞塞迪,是主新聞中心一層主服務臺工作的志愿者。他現在住在一戶北京市民家里,與他們組成了“奧運家庭”,并與這家十七歲的兒子成了好朋友,互相教語言。
對于外國志愿者,中國人最先熟悉他們是在此前的四川地震中。危難之際,中國人被外國志愿者的奉獻和愛心所感動。這種感動足以打破語言、種族的界限。中國人從外國志愿者那里感受到了很多東西,包括融入世界的熱情與摯切。
來自非洲貝寧的“中國通”查比,精通英、法、中、意四種語言,目前在中國從事貿易工作。在聽說北京奧運會需要國際志愿者時,他二話沒說就放下工作去應征。理由很簡單,“在北京奧運會上,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提供服務、幫助,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
這千名外國志愿者為北京奧運帶來了“國際微笑”,也將中國式的微笑帶給世界。他們正在用微笑感動世界,也用微笑拉近著北京奧運與世界的距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