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垃圾車進入廠區(qū)前,先在焚化爐廠閘口前過磅測量重量,垃圾數(shù)量由電腦自動記錄,以便日后計算。
隨后,垃圾車駛入廠區(qū),到達一個專供卸貨的平臺,把垃圾傾倒到垃圾存儲坑。兩個垃圾儲存坑共可容納約6500噸垃圾,每個儲存坑設有兩個強力吊臂。在巨大的垃圾存儲坑內,這些垃圾等待著它們的毀滅和重生。
困境:填埋不是長久之計
在1992年之前,澳門的垃圾處理都采用填埋法。不過,“由于人口較少,當時垃圾的處理尚未成為問題!秉S就順說,“澳門最早的市政垃圾站是沙梨頭垃圾站。1925年多宗類似霍亂的疾病相繼出現(xiàn),醫(yī)生認為是與垃圾堆有關。為此,這個垃圾站就被關閉!
1948年以后,澳門的垃圾在鴨涌河填埋,這里毗鄰珠海。1983年,鴨涌河填埋區(qū)的容量已經(jīng)飽和,不宜繼續(xù)使用,珠海拒絕為澳門設置固體垃圾填埋區(qū)。隨后幾年間,澳門的垃圾先后被運到仔雞頸山和石排灣填埋,而鴨涌河填埋區(qū)被建成孫中山公園。
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無論是仔雞頸山填埋區(qū),還是石排灣填埋區(qū),對垃圾的處理往往會走到無能為力的地步。面對大量增加的城市垃圾,澳門行政當局在1987年決定,以一個長遠而持久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抉擇:焚燒占地少可回收
“由于澳門面積小,沿用垃圾填埋法已不適用。改為焚化法,既清潔又減少了對土地的壓力。”黃就順分析說,“填埋區(qū)的占地面積大,使用壽命有限,且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與澳門面積細小、地價高昂產(chǎn)生極大的矛盾!
考慮到地理面積的細小、地價的高昂、環(huán)保的需要以及至少維持20年的效用,澳門一家公司受命在技術經(jīng)濟層面對四個方案進行比較:填埋區(qū)、堆肥化、回收多種能源或不回收能源的焚化、機械再造法。最終,澳門政府選擇了回收能源的固態(tài)垃圾焚化廠,因為相比其他方案,它顯現(xiàn)出更多的優(yōu)點:工廠占地小,符合澳門的地理條件;能源的回收可大大減輕運作的費用。此外,這一方案無需使用澳門以外的資源,澳門可自行處理。
技術:爐渣體積占原先10%
一度計劃設置填埋區(qū)的北安工業(yè)填海區(qū),被選定為垃圾焚化爐的廠址所在地。1989年,時任澳門總督參觀這個建筑工地時,將其評為“大型建設”,總費用高達5.5億澳門元。
1992年,澳門垃圾焚化爐廠正式啟用!袄贌,剩余的體積少了,焚燒后產(chǎn)生的爐渣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十分之一。垃圾焚燒后,沒有沼氣,干凈、衛(wèi)生,不用擔心爆炸的風險。垃圾高溫焚燒的時候,還會產(chǎn)生熱氣,可以用來發(fā)電!秉S就順認為垃圾焚燒有上述幾個優(yōu)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