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29日電 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學者27日聚首廈門“閩南文化論壇”。該論壇以弘揚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加強兩岸閩南文化理論和實踐的交流為熱點,提出閩南學學科體系理論框架的建構。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該盛會由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臺灣閩南文化論壇社等15家民間社團和學術單位共同推動。專家們在論壇中各抒己見,為閩南文化的發(fā)展定位、定向。同時,他們圍繞廈門作為閩南文化的重鎮(zhèn),應如何與臺灣共同攜手弘揚閩南文化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廈門學者陳耕指出,閩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地域表現(xiàn)形態(tài),是閩南民系創(chuàng)造的文化。歷史上隨著閩南人過臺灣下南洋,閩南文化的影響遍及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閩南人特別強調慎終追遠,因此閩南文化有很強的傳承性;閩南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閩南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創(chuàng)新性。
臺灣學者魏萼則強調,由于閩南人過臺灣、下南洋、徙潮汕、遷浙南的遷移史,使閩南文化區(qū)域在地理上不完全相互毗連,并且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不同地理區(qū)域中的閩南文化也產(chǎn)生了差異性。
魏萼說,當前尤其應當關注閩南的閩南文化與臺灣的閩南文化的比較和研究。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林語堂、顧頡剛、林惠祥等兩岸學者在探究兩岸閩南文化的淵源上頗有建樹,而當代的學者就兩岸攜手共進、建構閩南學、弘揚閩南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切實有益的工作。
論壇確認了閩南文化研究今后的方向,即把閩南文化發(fā)展成獨立的學科——閩南學,并且在進行學科建設的同時,更加關注閩南文化在兩岸當代社會中的發(fā)展和應用。兩岸學者將在閩南文化的傳承、交流、普及、保護、建設、宣傳與創(chuàng)新上,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據(jù)悉,本次論壇有來自臺灣、金門、漳州、泉州、龍巖、潮汕、福州等地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兩岸學者還為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的全體會員做了一場以“共同弘揚閩南文化”為主題的學術報告。(盧志明、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