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題:禍起禽疫 禽命殊途
中新社記者 沈嘉
家住北京城西老院子的劉銘荃正在猶豫是否把“喜媚”和“皮皮”送走。這是對上了年紀的虎皮鸚鵡,從沒出過鐵籠,它們年輕時善耍把戲,現(xiàn)在更愛在太陽下打盹。
冬日的陽光只能隔著小屋的窗玻璃照到它們身上,自禽流感蔓延以來,那些曾取悅過人們的羽毛和鳴叫開始在老院子里引起憂慮。劉銘荃說,鄰居一個八個月大孩子的父母已經(jīng)提出,希望他最好把鸚鵡寄養(yǎng)別處。
北京最常見虎皮鸚鵡的鳥類交易市場半月前已全部關閉,F(xiàn)在,除了麻雀和喜鵲,人們很難在街頭見到有羽毛的生命了。本周,北京各大公園放養(yǎng)的鳥類被封閉圈養(yǎng),即使動物園的猛獸也沾不到活禽。
禽鳥的低調(diào)生活不能保證它們安渡劫難。北京近日就發(fā)生了有人因鴿子禁飛而殺鴿煮食的事件。愛鳥人士提出,應警惕非典時果子貍和寵物貓犬遭棄的現(xiàn)象在家鳥身上重演。動物保護組織本月也向公眾發(fā)出倡議,要科學地應對禽流感,無須談禽色變。
在另一個極端,家鳥可能享有全面的自由。記者每日早晨經(jīng)過國賓道旁的公園時,仍聞鳥語起伏。七八位老者,三十多架鳥籠,雖然北京市相關機構(gòu)認為,禁止遛鳥以避免家鳥與野鳥接觸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對策。但這種自清朝“八旗子弟”滲入民間的愛好,已成為皇城中勞碌大眾、尤其是老人難以割舍的生活習慣。
在中國的雞年里,人們喜歡這種與“吉”同音的生物所傳達的好運。對于一些將成為盤中餐的雞鴨們來說,問津者變少或使它們在養(yǎng)殖場稍延壽命。但在一些隱蔽的巷子里,一口油鍋、一把孜然粉,仍能讓人們吞下褪了毛的鵪鶉或麻雀串。
臨近歲終時,最幸運的鳥是只叫做“妮妮”的京燕,它因入選北京奧運吉祥物而著名。燕子被認為象征春天,對劉銘荃來說,禽流感的風頭如果能捱過明年春天,人們或許就不再介意“喜媚”和“皮皮”的存在,“我不確定能說服鄰居改變主意,但我相信,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需要小鳥的歌聲和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