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片|圖片庫|圖片網
時 尚 |汽 車|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經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海內外文壇名家聚港探討文化傳統(tǒng)與華文創(chuàng)作

2005年06月23日 11:21

  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二日電(記者曉萍)白先勇、李歐梵、李銳、馬悅然、陳映真、李渝……這些都是在海內外文壇上閃亮的名字,二十一日起他們一連兩天匯聚香港城市大學,共同以“文化傳統(tǒng)與華文創(chuàng)作”為題,談文論學。

  在座談會上,一生鐘情中國文化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從六十多年前讀第一本中國典籍《左傳》起,他便一直浸潤在中國文學作品的海洋里,近來不僅閱讀、翻譯中國文學作品,而且還用中文寫起了小小說。

  近年一直致力弘揚昆曲的臺灣名作家白先勇表示,雖然自己在美國生活了四十多年,經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杜甫、李白等詩人和《紅樓夢》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還是起著重要作用。

  談到文化傳統(tǒng),曾著《厚土》、《無風之樹》的山西作家李銳說,自己最近創(chuàng)作的“農具”系列,便是主動回到傳統(tǒng)之中,把傳統(tǒng)變成活生生的東西。

  臺灣名作家陳映真、香港嶺南大學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及中文系主任梁秉鈞等學者同時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考慮傳統(tǒng)文化,應消化傳統(tǒng),再去創(chuàng)新。

  “文化傳統(tǒng)與華文創(chuàng)作”由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于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晚于城大舉行,由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主持。完

 
編輯:賈靖峰】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