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片|圖片庫|圖片網
時 尚 |汽 車|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經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新聞周刊》:把研究生培養(yǎng)放在陽光下

2005年06月09日 16:39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只要把學術放在陽光下,大家充分討論,南郭先生就混不下去。先生混不下去,學生自然也就混不下去

  文/張鳴

  我們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好混是有名的。讀研,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實際上只有入學這一關,而對于博士研究生而言,這一關鍵性的關卡,事實上演變成了如何通過外語考試和贏得導師垂青。也正因此,研究生招生的腐敗問題才如此地被人關注;當然,這里面的確越來越多地充斥了賄賂和交易。

  實際上,研究生教育的公正,關鍵在于培養(yǎng)過程、特別是出口是否嚴格。直到今天,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界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離嚴格還差得很遠。雖然各個學校的研究生院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比如按比例抽取論文匿名評審,不是由導師、而是由研究生院組織答辯等等。這些措施雖有效,但并不能根本改變出口過寬的狀況。

  因為在同一個區(qū)域內(如果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找人評,成本太高),符合評審條件的同行就那么多,大家早就是故知,而且彼此之間的學生早晚都要相互評的,你今天斃了別人的學生,明天說不定你學生的命運也會落到別人手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斷不會輕易動殺機。說到底,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主要是靠自己學校來掌握,不可能期待別人為你把關。想嚴格,關鍵是自己嚴。

  嚴格首先要嚴肅,F(xiàn)在我們培養(yǎng)的過程,實在是太隨意了。以我自己所在專業(yè)為例,博士生綜合考試(即國外的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考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問你一個與你想要研究的題目有關的問題,二是讓你談一下入學以來的體會。顯然,面對這樣的考題,考生基本上是不用準備的。

  其次,嚴格是要講點學術性。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長期以來一直都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準則?偸怯腥艘砸庾R形態(tài)上正確,來遮掩自己學術上的隨意和武斷,甚至以這種武斷來評判他人,以學界法官自居。不少學術刊物,不僅有定時的宣傳任務,而且還必須留出一定的版面,發(fā)表那些一開口就指導別人應該怎么做的文章。

  學界如此,我們的研究生培養(yǎng)也就難以免俗。在我們的研究生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中,時不時地會出現(xiàn)某些理應出現(xiàn)在某些大報社論中的題目。比如,經濟學的論文有“如何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yè)”,政治學的論文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國際政治的則有“如果防止某國對我國的和平演變”等等,不一而足。

  造成這種不嚴格的培養(yǎng)過程,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這個過程不公開,基本上屬于暗箱操作。比較而言,研究生的招生,由于考生以及家長的關注,算是公開多了。每年告到教育部的研招案子不知凡幾。近來,網上有關研究生招生的揭底和討論也大有年甚一年之勢。

  以我所在的學校和專業(yè)為例,過去博士生的培養(yǎng)過程,綜合考試和開題報告,就是幾個博士生導師說了算,其中資格最老的導師更是一言九鼎,說過就過,別人根本別想置喙。后來我們成立導師組,本專業(yè)所有的教師都參加進來,培養(yǎng)過程讓大家參與,討論投票通過或者不通過,由于非導師的教師沒有導師之間那種互相牽制的利害關系,說話就很膽大,而且大家都競相比著拿學術來說事,規(guī)范、標準,問題意識等等都出來了。

  我這時候才明白,其實經過開放以來這么多年的熏陶,大學里的人們至少對于什么是學術其實是清楚的,以前是因為沒有機會公開說,大家都在私下里嘀咕。事實上,不僅教師,就是學生對于什么是學術,老師中哪個是做學問的,哪個做得好,也是十分清楚的。像孫立平先生說的那樣,在一個系隨便問十個學生,肯定知道這個系教師中誰學問最好。

  所以那些混的學生,其實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好,只不過想偷懶混過去。但在后來在這種近乎公開化的“過關”過程中,不僅被“槍斃”的學生的導師沒有話說,就是學生本人,也基本上是口服心服。

  人文社會科學界長期以來缺乏學術共識,規(guī)范標準混亂,其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術不公開,總有那么些人有意拉著大旗,遮蔽著陽光,使學術討論有名無實,讓南郭先生得以混跡于學界,甚至攀爬上去,從此自定規(guī)則,自做法官,弄得整個學界烏煙瘴氣。只要把學術放在陽光下,大家充分討論,南郭先生就混不下去。先生混不下去,學生自然也就混不下去。(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賈靖峰】
:::相 關 報 道:::
·北大文科類研究生學制全面縮短 理科仍學制三年
·研究生論文與學位掛鉤弊端多 專家建議取消規(guī)定
·三千研究生參加自考 江蘇出現(xiàn)高學歷者搏低文憑
·《中國新聞周刊》:研究生制度應該改的是出口
·滬高校出臺規(guī)定:導師不得把研究生當廉價勞動力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