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nèi)檢索: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 題: 
>> 中新網(wǎng)版權申明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新春盤點:中國民間傳統(tǒng)中有關“雞”的習俗

2005年02月07日 09:07


濟南雞年廟會。作者:崔鵬森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雞與“吉”諧音,是陽性的象征,人們認為太陽的升落與雞有關,雄雞一鳴,太陽驅(qū)散陰霾。我國古代民俗中,長期以來還有專門把發(fā)式做成雞的形象頂在頭上。傳統(tǒng)文化中,鳳凰也是以雞為原型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樣也是生命和陽性的象征。在傳統(tǒng)繪畫、刺繡、剪紙等藝術中,雞與鳳凰的形象常與牡丹相伴,如“金雞踩牡丹”、“鳳凰戲牡丹”等紋樣,都表達了自然陰陽和諧的狀態(tài)。

  -漢族民間有立春日佩戴“迎春公雞”的習俗,流行于山西北部以及山東一些地區(qū)。迎春公雞又稱春雞,是立春前年青婦女們用碎布縫制的佩飾物,掛在孩子身上。春雞用紙底花布裹棉花,形同菱角,一角尖端綴花椒仁作雞眼,另一角縫幾根花布條作雞尾,春雞釘在孩子的左衣袖上,有新春吉祥之意。一般在正月十六到廟會上將布雞扔掉。未種牛痘的孩子所佩雞要銜一串黃豆,幾歲串幾粒,稱作“雞吃痘”。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jié)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青年男女往往用草去追打他們的意中人。這樣,“踢雞”又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舊稱夏歷正月初一為雞日,流行于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是日,人們看天氣陰晴占當年養(yǎng)雞業(yè)是否興旺,晴主育,陰主災。此日戒殺雞,忌打罵雞,喂雞也較平時精心,以求其繁衍興旺。

  -漢族民間時興在端午節(jié)佩雞心袋,亦稱“端午袋”,流行于浙江金華地區(qū)。五月初五,人們用紅布制成小袋子,形似雞心,內(nèi)裝茶葉、米和雄黃粉,掛在小兒胸前,以驅(qū)邪祈福。“雞心”和“記性”諧音,民間以端午節(jié)小孩掛了雞心袋,讀書記性好,將來有出息。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于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shù)孛耖g必殺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河南一些地區(qū)在夏歷十月一日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jié)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為可使小鬼不敢入陽宅,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舊時陜西扶風一帶流行帶布雞的歲時風俗。每年正月二十日以后,民間作母親的常用花布縫制小布雞,給孩子戴在胳膊上,以為如此能使孩子一年不生病。

  -舊時河北、山東等地婚姻習俗中,以長命雞為象征吉祥如意的聘物。臨近新娶,男方備紅公雞一只,女方備肥母雞一只,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隨花轎出發(fā),并要在公雞未啼鳴之前趕到男家,俗信公雞還在睡覺,母雞未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及今后不受男人欺侮之意。男家將公雞交給抱雞人,把這兩只雞一起拴在桌腿上,并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民間以為這是妻子以后制服丈夫的象征。這兩只雞不得宰殺,故稱長命雞。

  -東南沿海一帶流行“公雞拜”的婚俗,這是用公雞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的一種儀式。在海邊或海島上的漁民,男女兩家擇定婚期后,在成婚當天,如新郎出海捕魚遇上風暴,不能如期趕上吉日良辰,男家便用公雞行拜堂禮。由小姑或伴郎手提公雞,按捺雞頭和新娘交拜。拜堂畢,在公雞頸上懸一條紅布,并將雞關進洞房,以飯食喂養(yǎng)。待新郎出海歸來后,才將公雞放出,故當?shù)孛耖g有“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之諺。

  -東鄉(xiāng)族有吃雞娃的婚俗,流行于今甘肅地區(qū)。結婚日,新郎和迎親隊伍來到女家,女家必以烤全羊和雞娃盛情款待!半u娃”即雞,吃雞娃時有一定的規(guī)矩,將雞分成十三部分,雞尾最尊貴,只有最年長、最尊貴的客人才有資格享用。

  -臺灣地區(qū)有一種特別的婚俗,叫引路雞。女家事先選購一只健壯、即將下蛋的母雞和一只剛會啼叫的公雞。到姑娘出嫁這一天,父母要扯兩條九尺長的紅繩,一頭綁住母雞的腳,一頭捆住公雞的腳,然后抱進一個大的新飯籃中,由女儐相帶到新郎家。進門后則改稱“公婆雞”或“夫妻雞”,用意是預祝新婚夫婦和睦相處,恩愛到老。還有一種寓意是,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象征今后為人之婦須效法雞德,而那九尺紅繩則隱喻“長久”之意,當新娘入洞房后,媒人或姑嫂趕緊上前松綁,將“公婆雞”放到婚床底下,如果“雞公”先出來,人們呼喊:“頭胎生男孩”。如果“雞母”先出來,則呼喊;“先生阿姐再招弟”。

  -浙江一帶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前去女家迎娶,女家在地上鋪-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但不準將雞血濺在布上,否則罰酒,滴幾滴血則罰幾杯酒。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有經(jīng)驗的新郎則可應付自如。

  來源:新聞晨報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