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足球遲了半年搞職業(yè)化的中國籃球,一向不溫不火,開創(chuàng)不出大場面,也沒弄出大問題,不用為沖出亞洲齜牙咧嘴,運氣好時還能混個世界第八。喜歡籃球的老板們,每年砸下個三五百萬,雖然賺不回來大把大把的票子,但為企業(yè)打個廣告,又湊了個熱鬧,還不必像玩足球的貼了錢還受氣,所以小打小鬧倒也有滋有味。
但CBA的頭頭腦腦不甘心這樣小本經(jīng)營了。李元偉在小湯山拋出洋洋灑灑44條,吹響了中國籃球大躍進一步登天的號角。
這個設想絕對美好。在籃協(xié)美好的藍圖上,12支中國最高水平的男籃隊伍,在至少6000個座位的館子里奉獻高水平的比賽,觀眾踴躍捧場,球市一片火爆,贊助商紛至沓來,電視轉播收入水漲船高,CBA的相關產(chǎn)品賣得紅紅火火。投資人等著年終分紅,籃協(xié)領導看著NBA把CBA年輕球員源源不斷地高價買走,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中成績穩(wěn)步攀升……
這是一個誰都無法拒絕的誘惑,如果硬要給它挑刺的話,便是缺乏原創(chuàng)性,模仿中國足球的痕跡太重。
CBA看起來風光,其實全托了姚明的福。其實CBA比十年前最大的進步,只是球員個子長高了。至于籃球理念,教練隊伍的水平,球員的能力,看不出長進。最好的教練還是蔣興權,最好的隊員還是他十年前帶出的。中國籃球進世界前八的難度,甚至比十年前更大了。這樣的聯(lián)賽想賣出高票價,吸引更大的贊助商,賣出相關產(chǎn)品,可能嗎?這個賽季連冠名都沒人要。
李元偉的藍圖只談分配權和錢,沒有一個字涉及提高水平。所以,這個CBA改革方案,顯然還值得商榷。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