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近日,臺灣東森電視購物宣稱即將進入大陸開設節(jié)目,并表示以后將根據(jù)大陸媒體放開情況追加投資;早先韓國CJ家庭購物與上海東方衛(wèi)視合作的東方CJ電視購物已經開播,并有不錯表現(xiàn)。一向遭國人冷待的電視購物突然被“熱炒”,到底是投資者的一頭熱,還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眼皮底下的大金礦?
電視購物難服“中國大陸水土”?
中國人對于電視購物并不陌生,電視購物在1998年左右曾在中國“火”過一陣,但因為管理混亂,售后服務質量低下,一陣口誅筆伐之后市場美譽度迅速下降,部分地方消費者協(xié)會甚至公開建議不要購買“電視購物”商品。中國大陸本土電視購物商品范圍也一直沒有擴大,集中于某些“新、奇、特”商品而且利潤率奇高,市場銷售額一直呈萎縮之勢。
韓國CJ家庭購物、東森電視購物等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后,宣稱帶來了“電視購物新模式”:擴大商品范圍、降低利潤率、提高服務水平。但憑借這些,真的能讓電視購物在中國大陸“死灰復燃”嗎?
北京物資學院電子商務物流專家崔介何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電視購物是一種營銷形式,背后的關鍵還是物流。過去,中國大陸電視購物商品利潤奇高而服務低下事出有因:物流服務網絡的建設成本和物流規(guī)模不完全正相關,假設建立支持10件產品的物流網絡需要1萬元,那么同樣支持1000件產品的網絡可能只需2萬元。中國大陸電視購物提供者整體物流規(guī)模很小,在物流效率不高的情況下,提高一點服務水平就需要巨大成本,電視購物顯然不愿支付也無力支付;相比之下,電視購物在國外物流規(guī)模大,平均到每件產品上的物流服務成本就很低。所以,外來電視購物在中國大陸的第一要務就是擴大規(guī)模。
在中國大陸擴大產品范圍和規(guī)模的思路沒錯,但又遇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由于中國大陸廣電系統(tǒng)較嚴格的監(jiān)管,電視節(jié)目作為稀缺資源成本很高,電視購物通過審查大規(guī)模登陸電視的機會極小且成本很高,這是外來電視購物展業(yè)的“死結”。
國外優(yōu)秀電視購物公司多為全國性的,如美國QVC電視商場:該公司覆蓋全美80%的有線電視用戶,2002年收到來自全球各國1.5億個電話訂單,寄出1.07億宗商品,銷售額達44億美元。而目前,正式登陸中國大陸的東方CJ家庭購物還只能覆蓋上海,且限于固定頻道和某段時間。
中外期望值相差巨大
顯然東方CJ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期望很高。“我們的目標是到2010年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線上流通公司!睎|方CJ告訴本報記者。但中國大陸“碩果僅存”的幾家電視購物公司對外資的進入并不十分“感冒”,北京BTV電視購物周經理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行業(yè)內出現(xiàn)競爭者是正,F(xiàn)象,BTV電視購物在北京很多年,對北京的商業(yè)規(guī)律很了解,會堅持自己一貫的營銷策略。但她也承認,BTV電視購物的銷售情況和以前比“不是很好”。她認為,這和多媒體分流效應有關:電視遭到了網絡媒體的分流,BTV也受到了其他電視頻道的分流。她透露,BTV電視購物會逐漸向網絡方向發(fā)展。
BTV電視購物提示了網上購物的競爭問題,“電視購物其實和網上電子商務沒什么區(qū)別”,崔介和表示,中國大陸還是存在電視購物發(fā)展的土壤,電視購物還是不錯的營銷模式,能適合一部分人的需要。他也指出,電視購物因為電視媒體相對網絡的嚴肅性,給人以較有保證的印象,是電視購物的優(yōu)勢!巴赓Y電視購物在中國大陸,關鍵是找到自己的賣點”。同時,外資電視購物的公司制等良好組織形式,也較中國大陸“電視臺牽頭”的形式更專業(yè),更值得學習。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