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日電 題:中歐何時收獲軍售解禁“果”?--訪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沈驥如
中新社記者 李靜
二〇〇四年被稱為“中國歐洲年”。高層的頻繁互訪令中歐關系持續(xù)升溫,“風和日麗”下的中歐各領域“碩果累累”,頗有些大豐收的氣氛。
但豐收園里也有不協(xié)調的景象。歐盟對華軍售解禁遲遲不松口,這一“果實”至今沒有成形。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打了比方:中歐就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人,約會頻繁,感情熾熱,其中一方卻遲遲不肯告知對方電話號碼,這讓戀情如何維系?
逐漸“戀”上中國的歐洲諸國想來也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今年頭九個月,中歐貿易額猛增至一千二百八十億美元,同比增長三成六;伽利略協(xié)議進入執(zhí)行階段,中國在其中的參與已不可或缺;中歐《旅游目的地國協(xié)議》生效,大批中國游客給歐洲帶去了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力;希拉克、錢皮、施羅德競相訪華,無一不帶著“合作協(xié)議”滿載而歸。
中歐在二〇〇四年描下的道道濃墨重彩不禁讓人憧憬來年雙邊關系的愈發(fā)甜蜜?蓪θA軍售禁令卻像協(xié)奏曲中跳出的雜音,不時刺激人們的耳膜。
沈驥如說,歐盟反對解禁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所謂“人權問題”,二是聲稱解禁將給臺海局勢帶去不利因素。
在日前結束的第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溫家寶總理重申,歐盟繼續(xù)禁止對華軍售,首先是冷戰(zhàn)時期的產物,不合時宜,也不符合中歐戰(zhàn)略伙伴關系;第二,解禁不意味著中國將大規(guī)模從歐洲進口武器,只意味著在政治上解除對中國的歧視;第三解禁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的,有利于中歐雙方而不影響第三方。
中方的“情”、“理”攻勢迫使歐盟領導人做出積極回應。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索拉納在接受法國一家電臺采訪時說,有關方面可能在明年前六個月內解除禁令。沈驥如指出,這些積極信號表明歐盟正在努力克服外部及內部阻力,為中歐關系發(fā)展掃除障礙。來年中歐合作不僅能在技術轉讓、投資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更上一層樓,還有望在軍售問題上有個結果。
至于這一“果實”為何結得如此辛苦,沈驥如認為,除卻美國直接和間接施加的影響,歐盟內部決策機制運行的原則決定解除軍售禁令不會太容易。歐盟的決策機制堅持“協(xié)商一致”,即只要任何一個國家不同意,就不能形成決策。目前,歐盟專家們還在技術層面討論“解禁”問題,包括加強歐盟武器出口行為準則。修改補充后的行為準則要獲得通過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