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臺媒體解析鮑威爾言論:美兩岸政策呈關鍵變化

2004年10月27日 09:04

  中新網10月27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一席“臺灣不是‘獨立的國家’,不是享有‘主權的國家’”說法,顯示美國的兩岸政策出現(xiàn)關鍵變化,不再模糊。島內媒體指出,鮑威爾毫不掩飾地點出不支持臺灣“獨立”,確是針鋒對準“臺獨”在臺灣內部的進展,他將臺灣置回到“不能擁有主權的地域”,對“臺獨”來說應是當頭棒喝。

  報道說,鮑威爾在北京接受專訪,釋出強烈的反對“臺獨”訊息,把臺灣的定位,一舉界定在“非主權國家”,甚而指出最終兩岸走向,就是“統(tǒng)一”,這么明確的語言,不夾雜一絲混淆的切割,極為罕見。

  島內傳媒認為,這項說法,與克林頓總統(tǒng)執(zhí)政后期出現(xiàn)的,“兩岸任何現(xiàn)狀的改變,都需經由臺灣人民的同意”的政策敘述,呈現(xiàn)明顯對立的情況,哪一個政策是美國遵奉的準繩,成為目前臺灣最想了解的幕后消息。

  報道說,臺灣地區(qū)在陳水扁上臺后,雖有兩篇“就職演說”,意在平衡“統(tǒng)獨”走向,但陳水扁“制憲”等操作,以及目前“去中國化”的各項文化及教育政策,已孕育出難御的“臺獨”思潮,甚至有辜寬敏花費巨額金錢在美刊登廣告的手法,這些很難不讓華府警覺。何況,臺灣年底“國會”大選,如果綠軍過半,極易被詮釋為臺灣的內部“獨立公投”。

  報道指出,檢視鮑威爾談話的時空氛圍,在國際的外圍形勢環(huán)節(jié),并無重大的變化得以讓鮑威爾提出一個讓臺灣十足難堪的發(fā)言,無論在反恐或朝鮮問題,北京的態(tài)度一向配合,在美國的內部,布什的選情,更不必在遠東的這頭挑起爭端,橫添變量,甚至臺灣問題并不曾成為選戰(zhàn)的議題,唯一剩下的,就是臺美間的互信,可能已因臺灣經常逸出美國設定的常軌,而變得十分微薄。

 
編輯:秦欣】
:::相 關 報 道:::
·學者:鮑威爾臺灣問題表述不代表政策有重大改變 (2004-10-27)
·陳唐山稱鮑威爾言論是“美方至今最重一句話” (2004-10-26)
·鮑威爾關于臺灣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說法引起關注 (2004-10-26)
·鮑威爾訪華言論受島內各界關注 引出評論紛紛 (2004-10-26)
·美國務院稱鮑威爾言論精確反映美國長期對臺政策 (2004-10-26)
·鮑威爾稱臺灣“攻擊上海”說只會加劇臺海緊張 (2004-10-26)
·鮑威爾:美一中政策明確 臺灣沒有“國家主權” (2004-10-26)
·鮑威爾訪華 港報稱顯示美國決策層重視中美關系 (2004-10-26)
·鮑威爾:希望盡早有關朝鮮核問題的下一輪會談 (2004-10-25)
·鮑威爾重申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沒變化 (2004-10-25)
·溫家寶晤鮑威爾 望美方多做有利臺海穩(wěn)定的事情 (2004-10-25)
相關專題:“臺獨”威脅和平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