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6日電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臧振華近日呼吁,要對澎湖七美島的史前石器制造場遺址進行保護,以防止盜采現(xiàn)象的再次出現(xiàn)。
臧振華說,日前在澎湖七美島發(fā)現(xiàn),海峽兩岸歷史最悠久、距今3000至4500年的史前石器制造場遺址,不但面臨觀光客、民眾盜采等問題,連地方上在鋪設七美島上各觀光景點的步道、圍欄時,都任由包商盜用史前石器施工,數(shù)目多達數(shù)萬片,有些還直接在遺址上搭設涼亭。臧振華呼吁臺當局相關(guān)部門正視此一問題。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臧振華表示,澎湖群島以玄武巖地質(zhì)為主,除了著名的桶盤柱狀玄武巖景觀獨步全球,位于南端的七美島更以優(yōu)質(zhì)玄武巖居澎湖之冠;約4500年前的人類,即知道利用七美島的玄武巖制造石器。而根據(jù)大陸學者的研究顯示,福建東山島已發(fā)現(xiàn)來自澎湖七美島的史前石器,這顯示七美在史前時代即是海上貿(mào)易重鎮(zhèn)。
新聞資料:充滿美麗傳說的七美島
澎湖群島最偏遠的離島七美島,是個令人神往的旅游觀光好地方。這不僅是因為當年島上有“七美人”的動人事跡,引人懷古遐思;這座島上壯而幽美的天然景觀,更足以使游客流連忘返。暢游七美島后,游人無不嘆為觀止,稱贊這四周巖柱環(huán)繞、高聳孤懸于碧波萬頃之中的小島有如“世外桃源”。
七美島位于澎湖列島的最南端,為全縣第五大島。距離馬公約29海里,航程的需3小時。全島面積約7平方公里,呈三角形,地勢由東向西遞降。東岸斷崖峭立,海拔60米,雄偉壯麗;中部有西湖溪,流經(jīng)處風景特異。
七美島的開發(fā)是在明、清兩代間。那時福建廈門及泉州人相繼來到澎湖,散居馬公、湖西,其后部分遷居七美,以農(nóng)漁為生,在島上定居。因該島處于澎湖群島最南端,故原有“南天島”之稱。且因其為離島中最大的一個島,故又稱“大嶼”。1949年,當時的澎湖縣縣長到這座島上巡視,發(fā)現(xiàn)島上有一個著名古跡“七美人”,為表彰七女抵抗倭寇的節(jié)烈事跡,將“大嶼”改名為“七美島”。
島上共有800余戶人家,約5000多人。居民多以打魚為主,兼顧農(nóng)業(yè),風茹草和海芙蓉為其特產(chǎn)。當?shù)孛耧L樸實,島民生活水準和臺灣本島不相上下。
七美島最繁盛的地帶為西南端的南港區(qū),北港為往來馬公間的交通船和游艇之主要港口。自北港向東,一條5米寬的柏油道路,直通到著名的古跡“七美人”。傳說明朝時,倭寇侵擾該島,有七名妙齡女子不甘受辱,相伴投井而死,以全貞節(jié)。鄉(xiāng)人將井掩埋后,一夜之間,在井邊長出七棵香花樹,枝葉繁盛。鄉(xiāng)鄰認其為七貞女之精魂凝結(jié),乃倍加珍護至今。后人感其貞烈,立“七美人”碑,以為紀念。旁還建有涼亭、“七美人歌”碑等。七美人歌曰:‘“七美人兮百璧姿,抱貞拒絕兮死隨之,英魂永寄兮孤芳村,井上長春兮開滿枝!
自“七美人”向東,即可看到雪白的七美燈塔,矗立于起伏的綠色草原線上。燈塔旁邊是壯觀的玄武巖斷崖,向其西側(cè)望去,幾處暗色的巖石,直立于間斷的黃色沙灘上,其剪影酷似一個仰臥水面的懷孕婦女,即所謂“石人”風景區(qū)。該“石人”相傳為一癡情少婦座海邊候望其夫,因體力不支而倒,故又有“望夫石”之稱。此處景色優(yōu)美,風光綺麗,常有人垂釣其間。在南滬港南方,也有由三面玄武巖斷崖所圍成的“大灣”海灣,以及六層鎮(zhèn)風塔等古建筑,都是可供游賞之區(qū)。
自七美燈塔沿東海岸往北一處狀似月牙的海灣,左邊為壯觀的柱狀玄武巖,層層堆累,有如積木,港內(nèi)是潔白細碎的珊瑚灘,游人在這里可以釣海膽、挖貝殼、潛水、抓龍蝦。在海灣北端大礁石之間,又可見許多色彩鮮艷的小熱帶魚悠游其中,真乃美境如畫,引人入勝。
還可在中和村落斷崖頂上俯瞰崖下的海蝕平臺,只見綠色、白灰、褐色條紋曲轉(zhuǎn)綿延其上,狀似一條頭西尾東的臥龍,當?shù)厝朔Q之為“龍埕”。“尤埕”西南方的一處玄武崖構(gòu)成的小海岬,突出海中,狀似“石獅”,當?shù)厝朔Q為“獅座”,其間縫隙海濤撞擊,回響深沉。再往北,有氣勢磅礴的被稱為“月世界”的“頂隙”等佳景,都是游人的好去處。(資料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