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社會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本文繁體版

過時的歧視性稱謂?媒體稱“民工”應(yīng)退出歷史舞臺

2003年12月22日 08:56

  中新網(wǎng)12月22日電 “民工”在中國可謂是婦儒皆知的一個稱謂,特指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進城做工的農(nóng)民。他們身具農(nóng)民的身份,但卻又行使著工人的功能職責(zé),因而被稱作“農(nóng)民工”,簡稱“民工”。今天的《中國青年報》刊出文章說,“民工”是沒有法律依據(jù)、早已過時的歧視性稱謂,如今應(yīng)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文章說,多少年來,留在人們記憶里的民工是衣冠不整、文化不高、素質(zhì)低下、偷雞摸狗而且只配在小品中出現(xiàn),逗人一笑的被大都市的人貶為“江北佬”、“山東老鄉(xiāng)”之流。哪怕進了城也得有一張打入另冊的“暫住證”,有的甚至實行限制性工種歧視。這是人為制造的不公平!“民工”二字是沒有法律依據(jù)、早已過時的歧視性稱謂。

  作者以“民工”二字搜索勞動社會保障部“法律法規(guī)”文庫,只見得三份文件,離得最近的一份是2000年2月13日下發(fā),多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見和通知,而且都是針對所謂農(nóng)村“盲流”的文件,顯然屬于清理之列的“失效文件”。

  文章指出,自從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之后,無論企業(yè)性質(zhì)如何一律稱“合同工”,只不過有合同期長短的區(qū)別而已。在1994年頒布的國家《勞動法》中,從頭至尾找不到“民工”這個字眼,只有相對于用人單位的“勞動者”這個概念。

  作者認為,“勞動者”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城鄉(xiāng)的不帶歧視性的中性概念。那我們?yōu)槭裁匆桓庞谩懊窆ぁ边@個過時的歧視性稱謂往他們頭上套呢?文章詰問道,“民工”這個沉甸甸的稱謂,現(xiàn)在是否真該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孫金棟)

 
編輯:金秋

相關(guān)報道:曾培炎:清理農(nóng)民工工資和建設(shè)工款取得初步成效 (2003-12-18 21:28:16)
          農(nóng)民工工資累計拖欠逾千億 工程款拖欠是主因 (2003-12-12 21:47:26)
          外報:中國展開歲末“追薪”行動保障農(nóng)民工權(quán)益 (2003-12-11 09:35:48)
          溫家寶總理過問的廣東民工工資拖欠案得到解決 (2003-12-11 08:02:19)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guān)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wù)】-廣告服務(wù)-【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