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本文繁體版

張大千最后門生謝伯子與李繁民畫家練手潑墨

2003年10月20日 20:20


謝老作畫,李繁民補馬(華夏時報圖)


華夏時報宋體金主任(右)和謝老共按手。ㄈA夏時報圖)

  昨天在天寧區(qū)清涼街道辦事處,愛心采訪團巧逢國畫大師張大千的門生謝伯子先生,與采訪團隨行、以畫馬著稱李繁民一起,兩位具有特殊身份的畫家相見甚歡。因謝伯子先生天生聾啞,兩人無法用言語交流,二人便在一間辦公室里,臨時并起兩張桌子,鋪上畫紙,用手中的畫筆進行交流,也為此行的愛心之旅描繪了令人動容的色彩。

  大千是師傅悲鴻是親戚

  昨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清涼街道辦事處采訪,在交談過程中,聽到提及謝伯子先生的大名。通過工作人員聯(lián)絡(luò),經(jīng)采訪團誠懇邀請,謝老欣然應(yīng)約前來。謝伯子是江蘇常州人,今年81歲。據(jù)謝老的二女口訴,謝家是書畫世家,祖父謝玉岑與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交往密切,在謝伯子9歲時,謝玉岑不幸病逝,臨終前托付摯友張大千將幼兒收為門生授以藝業(yè),至此,謝伯子成為張大千最后一名關(guān)門弟子。

  傍晚,謝伯子在一中年男子的陪同下,終于出現(xiàn)在焦急等待的眾人面前,他快步跨進房門,拽下頭頂?shù)拿弊,露出一頭銀發(fā),所有人都忙起身迎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謝老完全沒有聽覺,也不能說話,只能通過筆寫交流,我們手忙腳亂地掏出紙和筆,急切地要與謝老搭話,一時間謝老的身邊圍滿了人。謝老看著亂成一團的人群,微笑著接過爭先恐后遞過來的紙筆,筆跡飛速的進行應(yīng)答,還時時夾雜著簡單的手語。

  記者在紙上寫下了:"我們是來自華夏愛心之旅采訪團的記者,聽介紹,您做了不少善事,是我們小輩的榜樣。"謝老回到:"夸獎不敢當!"當記者向他介紹隨團的李繁民畫家是以畫馬著稱的時候,謝老高興地伸出了大拇指,他立即用圓珠筆在白紙上快速白描了一匹馬,并寫到:"我少年時曾臨募悲鴻駿馬圖真跡,因悲鴻生前是我父至友,互贈書畫,可惜我父夭折,悲鴻作悼詩!"

  李畫家一看,對身旁的人連說,遇到高人了,他馬上掉身在紙上端端正正地寫上:"謝老,今來常州想與您老合作一幅作品好嗎?"

  謝老倒很爽快,提筆一揮:"欣然合作,獻丑!"接著又續(xù)"讓我畫什么?山水、人物、荷花,潑墨、潑彩、工草、寫意,任你們選擇。"

  大家一看紛紛建議謝老的拿手絕活----畫山水。"峨嵋?華山?黃山?"這些都是謝老最喜愛的名山。

  "那就山水+馬,寫意吧,"記者提議。

  "山腰有馬,山頂無馬,馬路狹小,馬行不上,馬背不能有人,有人則不能有馬。"最后謝老和李老師達成一致,以半工半寫合作這幅特殊的黃山馬圖。

  以畫會友師生相稱

  一旁筆墨紙硯已經(jīng)伺候好,謝老拿起筆看了看,臉上露出筆不太習慣的表情,但還是堅持不用自己帶來的筆,大概是"手不擇筆"的意思,李老師則謙虛地笑著說:"呵呵,隨便買的。"

  作畫開始了,只見他蘸了濃墨,時快時緩,先勾勒出山體的輪廓來,然后調(diào)了濃淡相宜的墨水,或潑或掃,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草圖就基本完成了,"先亂后理,先濕后干,或濕干互施,等水墨干后,再濃葷了之,后用濃筆勾勒,落點渲染了之,"謝老這樣介紹他做畫的過程。

  由于山體龐大,可以畫馬的空間少之又少,李老師略為思索,拿起小狼毫,在山腳的空地上細致的描繪起馬兒來,不多時,尺寸很小、但神態(tài)各異的九匹馬終于完成了,李老師余興未盡,又提筆在一山峰上添了匹馬,不料險成敗筆。過后他請求謝老補救,謝老一潑墨,引來一陣叫好聲,一幅好畫終于得到補救。

  李老師非常開心,取來新的紙筆,揮毫即興做了一幅駿馬回首圖,提詞:"繁民學(xué)畫"贈送給謝伯子,感謝他對愛心之旅的支持。

  最后兩人合作的畫取名為"黃山牧馬圖",贈送給愛心之旅采訪團,謝老提筆祝愿"愛心之旅"永保青春!。

  (來源:《華夏時報》,作者:太陽星城愛心之旅特派記者 王非)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