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本文繁體版

如何監(jiān)督2000余省部官員? 中央為高官反腐求解

2003年08月26日 09:37

  (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封面報道《誰來監(jiān)督省委書記》系列。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系電話:68994602)

  本刊記者/金凌云孫展

  不久前,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工作辦公室和巡視組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45名巡視工作人員全部到位,并已在貴州、湖南等地開展巡視工作,其任務是對省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jiān)督。按計劃,巡視組將在四年時間里,把三十一個省區(qū)市巡視一遍。

  此舉被視為是“對省部級高官的一種威懾手段”,而巡視組亦被看作“欽差大臣”。中紀委研究室辦公室主任李永忠否認了“欽差大臣”的說法,他說,“欽差大臣帶去的是皇帝的意志,而中紀委、中組部派出的巡視組,帶去的是黨和國家的意志。”

  國家行政學院杜鋼建教授說,全國省部級干部有2000多人,其中在一線工作的1000多人,過去3年中,省部級干部平均每年“落馬”16~17人左右,比例在1~2%之間。根據杜鋼建的估計,今年下半年反腐力度還要加大。

  對省部級干部的監(jiān)管是一個令決策層頭疼的問題,在杜鋼建看來,如何監(jiān)管與現行體制不無關系,“很多對下級官員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體制到省一級就失效了,省內的人大、紀檢都無法對省部級干部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边@是一個很大的真空地帶。

  如何將監(jiān)督的觸角伸入這一“真空”,一直是一個問題。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強認為,由于沒有有效的機制來制約地區(qū)和部門的權力,地方一把手往往將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集于一身,地區(qū)的權力演變成了某些個人的權力,而絕對的權力成為腐敗的根源。

  理論上中國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機制是健全的,但實踐中卻經常遇到問題。地方黨的紀檢部門、人大、政協都可以監(jiān)督領導干部的所作所為,但事實上,這樣的監(jiān)督往往顯得無力。

  “同體監(jiān)督難以取得明顯效果,”中紀委研究室李永忠說,“對于許多地方高級官員的腐敗現象,地方紀委和司法機關往往“不敢、不愿、不能插手”。

  而由中紀委直接進行的監(jiān)督,則往往缺乏主動性且不能保證及時性,大都只能進行“事后監(jiān)督”。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紀委特約研究員邵道生告訴本刊記者,中紀委兩年多以前就開始盯上程維高了,而查清楚他的問題不過是不久前的事。

  事實上,中紀委1996年便開始組織部級干部到地方巡視,“變上訪為下訪”,以聽到地方的聲音,但因巡視人員均由各部委臨時抽調人員組成,巡視工作的“走馬觀花”在所難免。而此次專門的巡視工作辦公室和巡視組的成立,在李永忠看來,可以避免臨時性和無連續(xù)性,保證巡視工作的專門性和經常性。

  但這終究還仍是一個臨時的措施,長期的監(jiān)管體制只能和整個政治、司法體制協調一致。李永忠也認為這是一個“過渡辦法”,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投入大、產出較小的辦法,根本還在于紀檢體制的完善,“而紀檢體制的完善,必須以發(fā)展黨內民主為基礎。”

  在李永忠看來,制約黨內民主和影響黨內監(jiān)督的根本問題,是各地黨委“議行合一”的領導體制,他說,不改變這種體制,“黨內民主實難發(fā)展,黨內監(jiān)督實難進行,黨內權力實難平衡”。

 
編輯:李淑國
相關專題:中國反腐敗加力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