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2日電 至2003年6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465億美元,同比增長42.7%,增幅呈逐漸增大之勢。如何認識外匯儲備高速增長這一現象,《國際金融報》今天刊載喬其興的分析文章指出,應從出口退稅、貿易結構、資源稟賦、產業(yè)結構以及金融安全等多角度來看。
一,出口退稅。至2002年底,財政拖欠的出口退稅款約為2400億元,部分外貿公司的資金鏈告急。降低出口退稅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到底有多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的外貿出口面臨困境,出口退稅率在1998年重新上調。但是在今天,有一種情況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當出口商之間的相互競爭發(fā)生在國內的出口企業(yè)之間時,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貿易的刺激作用幾乎為零。
在出口退稅政策上,應針對不同行業(yè)、同時根據進出口貿易的戰(zhàn)略目標,制定靈活的、可調整的出口退稅率,并且,出口退稅率本身應使企業(yè)產生穩(wěn)定的預期。“穩(wěn)定的預期”相當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企業(yè)的成本規(guī)劃和價格制定。在很大的程度上,“穩(wěn)定的預期”甚至比退稅率本身更重要。
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會對外匯儲備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將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出口貿易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大大緩解出口退稅的財政壓力,那么,整體的利益是增加的。
二,貿易結構。對于今年一季度出現的貿易逆差,人們有必要擔心嗎?如果將問題轉到另一個層面,我們要問,中國巨大的資本項目順差,到底意味著外資在用美元進行投資還是在用人民幣進行投資?當外商投資完全被外匯儲備吸收時,可以認為外商是在用人民幣進行投資,這與人民銀行擴大貨幣供給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外國投資完全被外匯儲備吸收的情況下,我們只是利用了外資的管理職能和技術職能,而沒有利用外資的資本職能,因此存在外資利用方面的浪費。
從貿易進口戰(zhàn)略的角度講,可以將進口商品分為三大類:一是石油、礦產品等資源性產品;二是先進的設備、儀器和技術等資本品;三是汽車、電器等消費品。當貿易逆差擴大時,只要進口數額的增量部分是第一、第二類產品,并且,貿易逆差的數額與資本項目順差的長期均衡值大致相當,那么,應該認為這是極其正常并且有益的事情。
三,資源稟賦。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報告指出,除了煤以外,中國所有礦產資源都相當緊張。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面臨各種資源短缺。一國的資源稟賦與其人口總量之間的矛盾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一種既定的事實,所以,從資源戰(zhàn)略的角度講,也應對貿易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
四,產業(yè)結構。目前,中國的很多工業(yè)生產線仍需依賴進口,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yè)結構仍存在缺陷。也就是說,對于某些尖端工業(yè)品而言,在中國并不具有完整的產業(yè)鏈。因此,應加大尖端技術、尖端設備以及尖端人才的引進量。這在進一步提升中國產業(yè)優(yōu)勢的同時,也是對外匯儲備的一種利用和消化。
五,貨幣成長和金融安全。以東南亞作為自由貿易戰(zhàn)略實施的切入點,使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性貨幣,是中國作為21世紀必然的經濟最強國的一個基本要素。同時,在開放資本賬戶方面,將金融安全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
由以上分析可知,外匯儲備超常規(guī)增長這一問題的核心是貿易戰(zhàn)略的偏差。所以,在將來的某一天,如果貿易逆差在如上情況下大幅增加,理論界以及輿論界應給予理解和支持。(來源:國際金融報原題為:多角度看待外匯儲備文/喬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