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總理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為他的人生信條,于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
“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并非易事。
人們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俄n非子》中一則寓言曰:“宋國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墻淋壞了。他兒子認為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家老人也如此認為,是夜,果然富人被竊。富人于是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鄰家老人為竊賊。”可見,富人對被竊一事,完全受感情親疏所左右,自己的兒子,偏私地認為聰明,鄰翁卻是懷疑對象,這樣不客觀,很難認識到真相。或許,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判斷,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理智客觀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帶一絲感情色彩。
歷覽古來圣賢人,無不在對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處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遠鐫刻著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云,犯軍規(guī)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于是全軍上下,無人不服,無人不贊,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不論是故去的古人,還是現(xiàn)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認識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對事物的處理上得到贊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紅皂白,不辯是非之中,我們要堅決拒絕讓感情主宰理智。
“公則生明”這句話猶在耳邊回蕩,讓我們摒除感情的干擾,理智公正地在世為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