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給人們敲起了警鐘:在處理人與野生動物的關(guān)系上,人們確實存在著一些野蠻的、愚蠢的、落后的想法和做法。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好好檢點一下呢?在采訪中記者記錄下了兩個野味嗜好者不同的表白。
開始圖新鮮 后來要面子再到負罪感
梁先生是京城一家印刷器材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聽朋友說他是一位忠實的野味愛好者,可是當記者剛在他面前提起“野味”兩個字的時候,梁先生卻連連擺手,并向記者再三申明道:“我是曾經(jīng)的野味吃客,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了,而且永遠不是了!”記者驚詫于他的變化,于是梁先生便向記者講述了他由愛吃野味到不吃野味的經(jīng)歷:
6年前我被提拔為副總,幾位老客戶為賀我晉升,請我到一野味酒樓吃飯,于是我就開始了我的野味生涯。這第一例野味就是蛇,當時我并不知道,菜上來后一位朋友親自給我夾了一塊肉,說這是好東西。待我將肉咽下去后,他才告訴我這是“蛇肉”。我一聽心里嚇了一跳,又不便露怯,于是我硬著頭皮又夾了一些細細品嘗,發(fā)現(xiàn)這野味的味道的確不同凡響。此后,由于業(yè)務關(guān)系,我走南闖北,品嘗到了不少野味:什么飛龍、鷓鴣、穿山甲、貓頭鷹、中華鱘等等,也包括果子貍……剛開始吃野味是圖新鮮,后來吃野味是要面子。
吃了不少的野味,但我一般很少看到活物,直到有一次我到廣州一酒樓親眼看到了一只即將待宰殺的野貓,我的心里充滿了愧疚感。那天我因從來沒吃過貓肉,就點了一個“冬筍貓肉”。這時一個男侍者提著一個黑袋子走到我面前,請我“驗明”野貓正身。我朝袋子里一看,這是一只黑毛緞子的小野貓,碧綠的眼睛絕望地看著我,并朝我拼命“喵喵”直叫,似乎向我求救。我當時動了惻隱之心,就跟食客們說不要吃它了,但食客們似乎吃興大開,沒有同意。大約一刻鐘之后,侍者端上來一小盤黑乎乎的東西,說“這就是貓肉”。在食客們紛紛舉筷之際,我想起了那雙絕望的眼睛,想起剛才還活生生的小動物就成了我們的口中之物,我忽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和負罪感,那盤貓肉怎么也吃不下去了。從那兒以后,我對野味喪失了品嘗的興趣,最后斷絕吃野味的念頭。
點評:難得有梁先生這樣的人,為動物產(chǎn)生負罪感,其實野生動物和人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各有各的生存理由、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只有善待它們,人類才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活得更好。
喜歡吃 不吃還想念味美滋補
申非(化名)是高干之子,別看他年紀不大,可吃野味的時間卻不短了,對吃野味也有自己的看法:“有翅膀的只有飛機不吃,有腿的只有桌子不吃”,吃野味很多時候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我主要出于好奇,吃個新鮮勁。我可吃了不少稀奇古怪的野味,像蝗蟲、貓頭鷹、螞蟻、蛇、鹿、蝎子、螞蚱等,而且吃法也是越來越離奇:吞蛇膽,喝鱉血,嚼活老鼠,吃活猴腦。我差不多每一兩月都要吃一次野味,“非典”這段時間好久沒有吃到野味,還有點想念呢。等“非典”過后我一定好好品嘗一頓。果子貍是不敢再吃了,不過咱國家野生動物這么多,不愁沒新鮮吃的。至于為什么要吃野味,就是喜歡,野味味道鮮美純正,而且還能強身健體,有滋補作用呢。
點評:國家林業(yè)局保護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曾聯(lián)合在全國部分城市進行了“食用野生動物狀況”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盡管有68.2%的市民認為吃野生動物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有62.4%的人知道《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濫吃野生動物的現(xiàn)象卻愈演愈烈。
在被調(diào)查者中,有2.81%的人表示經(jīng)常吃野生動物,這類人中干部占絕大多數(shù),還有企業(yè)經(jīng)理,顯然,野生動物的消費群集中在領(lǐng)導干部和白領(lǐng),吃的目的是追求闊氣、高級享受和滋補作用。
(文章原載于《生活時報》,作者:廖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