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河南安陽八處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殷墟

2003年04月10日 17:24


  中新網鄭州4月10日電 題:河南安陽八處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殷墟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帶,地跨洹水兩岸極基附近的20個多村落。古稱“北蒙”又稱“殷”。殷地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所在地,是一處規(guī)模巨大而又文明中外的殷商文化遺址。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商代第20位國王盤庚從奄(今山東曲阜一帶)遷都來到“殷”地,自盤庚遷殷至帝辛(紂)覆亡,均以此為都城,前后共傳國歷8代12王,273年。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之后,曾封殷紂之子武庚在這里,“以續(xù)殷祀”。后因武庚叛亂被周公鎮(zhèn)壓,殷遺民也被遷走。自此,“殷”地就日漸荒蕪,夷為一片廢墟,故后人稱之為“殷墟”。史學界又稱晚商的歷史為殷商、商殷或殷朝。

  十九世紀末,由于發(fā)現甲骨文,殷墟才被發(fā)現。1928年起,中國考古學家開始對殷墟發(fā)掘,發(fā)現宮殿遺址、藏甲骨文的窖穴、王陵和各種類型的墓葬、祭祀坑、車馬坑以及鑄銅、制骨作坊等重要遺址;出土了大批遺物,包括珍貴的甲骨卜辭(甲骨文)、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為研究殷商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1961年3月4日,該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殷墟的發(fā)現和研究,為正史和補史提供了許多實物資料,將中國的信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殷墟的遺跡和遺物,在中國和世界文明史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者稱道殷墟為“中國考古學的發(fā)祥地”、“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奴隸社會的縮影”。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fā)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y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編輯:余瑞冬
相關專題:河南網上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